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文明新风吹遍美丽乡村
长沙县融媒体4月18日讯(记者 刘丹青)绿水青山间的枫树古井亭、供阿姨们翩翩起舞的乡情台、乡邻之间爽朗的谈笑和悠扬的花鼓戏……这是走进江背镇五福村的人经常能看到的和谐画面。
今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团走进长沙县江背镇和北山镇,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进行蹲点采访。记者走进长沙县各地农村发现,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在这里蔚然成风,好民风、好家风、好乡风正助力广大农村居民变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绿水青山间的一座枫树古井亭、供阿姨们翩翩起舞的一个乡情台、乡邻之间爽朗的笑声和悠扬的花鼓戏声……这是走进江背镇五福村的人经常能看到的一幅和谐画面。均为曾诗怡 摄
重了传统礼仪 减了人情负担
五福村是长沙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村干部唐玲认为,成为“示范”得益于村里有注重传统礼仪的习惯。“在我们村,小学生上一年级有开笔礼、拜师礼,高三学生去读大学有成人礼,还有给简办寿宴的老人办的拜寿礼等,都是村上自己组织的。”唐玲介绍。
“重礼”的作用是让村民懂得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礼仪”的支撑,人会更讲道理,视野心胸会更开阔。“在村里推广移风易俗、红白喜事简办,以前还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现在很多老人都主动简办寿宴,支持移风易俗了。”唐玲说。
去年8月,唐玲的母亲熊元珍老人过70岁生日,由两个女儿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去大围山玩了两天。“我们去爬山、摘水果,有孩子陪着看山水,很开心。”熊元珍告诉记者,“我反对在生日时大操大办,自己和家人累、浪费钱不说,还会给亲戚朋友带来人情负担。”
“我们做子女的觉得,对父母的孝顺不在于大操大办做寿,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唐玲介绍,在未推广移风易俗之前,村里一般办酒席都要请几十桌,花费十几万元,而现在,更多的村民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新风尚。“看到我妈妈出去玩一趟这么开心,邻居有位快满70岁的老人也说不做寿,想跟家人出去旅游。”唐玲说。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时代新风
“新时代新征程,看我家乡的气象新,村容村貌美如画,鸟语花香鸡犬鸣,欢声笑语随处见,人人都有精气神。”在长沙县北山镇石常村村部,采访团看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山歌传承人余小平带着村民一起唱着融入新时代内容的山歌。
余小平除了是长沙山歌的传承人,也是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山布龙”申遗的报送人,从2013年起,他便开始关注、挖掘这一民间艺术。
“布龙龙舞在北山地区盛极一时,经过历史的变迁,由原来当地的9条北山布龙,争相竞赛,到当前在北山地区仅剩下一条北山布龙传承下来。”余小平说,目前北山布龙面临着断层的尴尬,他希望有年轻人能够传承起这一传统艺术。
而在北山镇仓场小学,将布龙舞得虎虎生威的小学生舞龙队伍则承载着余小平的希望。仓场小学校长马建秋介绍,仓场小学引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山布龙,在体育课及课间教导小学生舞动本土布龙,既增强了学生体质,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一代中传承和发展。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布龙,有时候县里的活动带他们去参加,也能让他们多见识外面的世界。”马建秋说。
据了解,“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长沙县不断深入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正在长沙县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