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生于1949】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故事写满“获得感”

编者按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历史的年轮印证着时代的变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星沙时报全媒体今起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生于1949”特别报道,采访报道长沙县出生于1949年,与祖国同成长、为祖国献青春的同龄人,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展示他们真挚朴素的家国情怀。


人物名片

王柏松,1949年8月16日出生,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人,出身贫苦,靠政府资助读到初中,以感恩之心参加修建“湘黔铁路大会战”。后回村担任基层干部几十年,退休后任村老年协会会长、村级图书室管理员,把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视为最大的快乐。

星沙时报 记者陆继华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我在祖国怀抱里走过了70年。回忆过去、审视今天、畅想未来,心里充满着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年华诞之际,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王柏松一字一句写下心中的感想。

王柏松出身贫苦,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一家人得以翻身脱贫。感念于党和政府的培育,王柏松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70年时间,其见证了国家逐步走向强大,也体验了他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幸福时光。

“湘黔铁路大会战”

  被评先进个人

  “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关怀,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出生日期与新中国成立相距不远的王柏松,每当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心中感慨万千,但更多的是感恩。

  王柏松祖父辈都是贫苦农民,靠租种地主家的田地勉强度日,等到他这一辈出生时,家里人口增多,生活难以为继。可是曙光就在前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马上推行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王松柏一家七口人分到了十几亩地。随后几年,通过一家人的辛勤劳动,日子逐渐好转,家里还建起了五间土砖房。

  最让王柏松感到幸福的,是在1960年前后,政府给他申请了一笔助学金,资助他顺利读完初中。正是那个时候,王柏松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服务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970年,国家再一次启动湘黔铁路的建设,王柏松积极报名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

  “那时候没有大型机器,土靠双肩挑,石头用背背。”王柏松回忆起那段时光,眼里满是自豪感,他经常捡最重的活干,为了背石头,半个月不到,磨破了一个牛皮坎肩。

  作为工地上的文化人,王柏松白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晚上还要进行文化宣传,鼓舞士气。正是有着无数像王柏松一样的热血青年,湘黔铁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两年时间内就顺利通车。王柏松也因在会战中的突出表现,被评为长沙市先进个人。

退休后,王柏松(左)曾担任村老年协会十年的会长,致力于丰富村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章帝 摄

  作为共产党员

  危险面前带头上

  回到地方后,王柏松先后在队上担任团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同时作为地方宣传骨干,经常被派到各地去宣讲。

  1980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和联产承包责任的推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一次提升。为了让土地尽量多的生产粮食,在晚稻收割完后,作为生产队长的王柏松,自己花钱到河南购买高产的小麦种子分给村民。“我就是想带领大家朝致富的路上前进。”王柏松回忆说。

  1993年,由于为人正直、一心为公,王柏松被选为龙塘村(后被并为龙王庙村)的村主任。作为村里的带头人,王柏松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

  1998年,全国各地发生特大洪水,村上的红旗水库水量也严重超过警戒水位,需要对水渠进行缺口泄洪。由于情况危急,大家不敢上前。王柏松对旁边的一位党员说:“我和你是共产党员,危险面前只能我们先上。”在他们的带领下,众人一起成功处置了险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退休以后,王柏松仍不忘村里的发展建设,继续担任村里的老年协会会长、村级图书管理员,帮助村里办起了老年课堂,建起了门球场。不管是晴天雨天或下雪天,王柏松每天都要准时到达图书室,整理书籍,为村民提供借书服务。

  “70年来,村民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精神文化生活还要进步,在服务和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过程中,我也获得了快乐、幸福。”王柏松说。

  寄语祖国:

看今朝,中国不但富起来了,而且强起来了,“一带一路”誉满全球,国防科技日新月异,辽宁号、宇宙飞船等尖端科技产物不断出现,现在的中国是全世界人最向往的地方。祝愿每一个中国人每天都是快快乐乐,每分钟都是平平安安,祝愿祖国万岁、万万岁!——王柏松

【作者:陆继华】 【编辑:党淑婷】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