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旧城蝶变 厚重美好

◎杨婧璜 师莹

  报告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它或许就在学龄儿童的琅琅书声中,在白发老者的开怀大笑里;或许是家门口多出的一抹风景,是街巷公园里的歌舞飞扬。

  解读一座城市的幸福密码,一定要走过它的大街小巷。在星沙二区,清新雅致的文明街巷,与绿树葱茏的社区公园相得益彰;蝶变一新的星沙四区兴隆路两侧,商贸繁忙,热闹非凡;弦歌处处的银杏园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草根明星舞动星沙韵律;满目意境的“三棵树”书屋里,木香与书香浸润,沁人心脾。金秋的星沙,处处是情与景交融的和美画卷。

  

改造老旧社区、建设宜居家园,是长沙县委、县政府服务民生之举。这不仅遵循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规律,更反映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长沙县旧城棚户区(1-6区)改造项目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遵循“以忧换优,以减致简,以净求静,以诚兴城”的理念,致力于让城市格局更远大、风貌更美丽、底蕴更厚重、生活更美好。三年来,这场老旧城区的改造行动,持续刷新着老旧城区居民的幸福定义。市政配套更完善、绿化品质更高、人居条件更美、营商环境更优,让这个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家园,蜕变成岁月里最温暖的模样。如今,秋日阳光洒落,已改造完工的星沙一、二、四区更显清新有序;正经历蜕变的星沙三、五、六区也即将以全新的面貌重焕青春活力。越来越具“宜居宜业”气质的大美星沙,无数市民正共享绿色、共享幸福。

  见证

  市政配套完善:“90后”变身“10后”

  三年前,老城区的居民常年经历着这样的恼人场景: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市民出行举步维艰;下雨天,坑洼泥泞的人行道无法行走;楼栋间交杂似蜘蛛网的缆线蹦出火花,让人胆战心惊;违规搭建的小餐棚油烟四起,让人苦不堪言。老旧的房屋还普遍存在顶楼渗水、供电不稳定、用水困难等问题,大伙纷纷搬离,仍居住在此的多是对老城区有感情的老人和外来租赁户。

  启动旧城区提质改造,既是呼应广大居民最迫切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

  在老城区居民的见证下,家家户户加盖了坡屋顶,顶楼渗水问题彻底解决;前后街道路拓宽并白改黑,打通小区交通微循环,还新增了不少停车位;铺设透水混凝土的“海绵”人行道再无积水泥泞;新增的污水管网系统,实现了雨污分流,改变了排水管堵塞、污水四溢的状况;违章搭建彻底拆除,还公共空间于民;强弱缆线悄然下地,广告位统一规划,老城区更清爽、更透亮。

  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星沙二次供水加压泵站建设项目带来的惊喜。

  上世纪90年代,能住上楼房是喜事,而金茂路社区居民吴桂兰却犯了愁。她家共有5层楼,而自来水只能正常供到3楼,住进新房子的同时也过上“用水难”的日子。“特别是夏天,一楼的水压都很小,家里买了很多大桶储水,否则回家想洗个澡都没有水。”

  今年9月26日,新建落成的星沙二次供水加压泵站启动试运行。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利用金茂路电力走廊下的地下空间新建地埋式调蓄水池和加压泵站,安装四套调蓄机组,科学分配供水资源,解决1-6区高峰期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试运行期间,将对星沙一区、二区供水机组进行调试,并逐步实现正常加压供水。待供水管网改造全面完工后,星沙三、四、五、六区也将陆续实现加压供水,届时,加压泵站服务供水总户数将达1.6万户,服务供水人口7.5万人,将彻底解决困扰老城区居民多年的用水高峰期供水难问题。

  城市有机更新:幸福升级 记忆留存

  星沙街道牛角冲社区居民陈丙松是银杏园内“三棵树”书屋的常客,更是书屋的义务志愿者。

  三棵树,是三棵杜英树。书屋,是玻璃钢架结构书屋。杜英住在书屋,树下可品书香。“原来这里是一片杂树林,垃圾成堆,鲜有人走。新县城建设如火如荼时,这里被规划作为菜市场,这些杜英树就是那时候栽下的绿化树。后来,菜市场变成仓库,又恢复成了绿化带。”陈丙松向记者介绍,“前年旧城改造对这片公园进行提质时,提出了‘不砍掉一棵树、不破坏一张篱’的想法,我们老百姓很认可,因为这里有我们20多年的记忆了。”

  老旧城区的有机更新,是实现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内外兼修。如今的银杏园里,青砖鹅卵石小径在绿地间延伸,健身器材、休闲桌椅随处可见,更有飞檐朱柱的亭榭掩映绿树之中,倍添清新之感古朴之韵。看着平路、添绿、增设施的小花园,居民们连连点赞。公园改造时挖出的一块青石板,也被雕砌成一个现代感很强的灯塔,静立在“三棵树”书屋一侧。

  与银杏园改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东升路生态停车场和星沙四区的城市驿站。充分利用长永高速旁狭长绿化带,因势造型新建而成的东升路停车场,场内绿植全部保留,改造为79个生态停车位和8个设有充电桩的共享汽车专用停车位;在四区三角公园内,集书屋、咖啡厅、五星公厕、儿童游乐设施等于一体的城市驿站也已建设完工,该建筑环绕园内三棵大型雪松进行艺术设计,待内部设施设备完善后将打造为共享空间对外免费开放。

  “1995年,我来到星沙,自建了一栋4层的房子,儿子在自家的门面做生意。当年这里发展不错,服装街、手机一条街非常热闹。很庆幸,旧城改造并没有改变整个小区和特色产业街的原有格局,而是让它们更加繁荣兴盛。”在星沙二区住了20年的黄苍霖老人告诉记者。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改造,正是保留了原有的街巷格局和肌理不变,不搞大拆大建,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引导产业升级和规模经营。

  时光斗转,老城区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承载着这里的文脉和人们的记忆,将继续陪伴在居民左右,一起看日光西斜,一起默默成长。

  营商环境优化:做优服务 激活夜经济

  星沙一至六区曾一度是长沙县城的商业经济中心,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近年来,因受交通及产业配置的制约,加之周边商圈陆续兴起,老城区商贸呈现衰落之势。

  旧城棚户区改造的实施,释放出更多、更新、更优的商业空间,激活了老城区新的发展潜能。

  “老板,六个人,还有包厢吗?”入夜后,食客们的吆喝声拉开了老城区夜生活的序幕。提质改造后的星沙二区40栋,新晋为一家网红烧烤店——“蛮烧”。锅铲翻炒声中,吸引的不止是附近的居民,还有从长沙县各地甚至长沙市来的吃货朋友。

  如果大企业和规模产业是一个正常运行经济体的大血管,那么夜间经济则是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培育繁荣正规的夜间市场,满足居民“想消费”的基本需求,提供“能消费”的便利,日渐成为扩大消费、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然而,夜间经济对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星沙的老城区为何有这样的底气?这与旧城棚户区改造、社区管理有着莫大的关系。按“蛮烧”老板贺亚的话说,政府帮忙做好了亮化、绿化、停车位等周边环境的改善工作,社区对环境卫生、流动摊贩、餐厨油烟等进行精细化管理。烧烤店的厨师只管负责品控,店长只管做好服务,“这样完美的搭配,让我对经营信心爆棚。”

  据了解,改造后的星沙一、二、四区门面出租率平均提高15%,吸引了多家中型餐饮店、连锁门店、美容机构和光伏发电企业进驻。同时,老城区二手房均价、门面及出租房租金等也呈上涨趋势。

  截至目前,旧城棚户区一、二区改造项目全面竣工;四区改造项目基本完工;三、五、六区改造项目房屋单体改造基本完成,前后街道路及市政配套改造施工已全面启动,力争今年年底全面完工。从顶层设计到实际行动,从美好蓝图到新城名片,传承与开发、保护与建设、生态与宜居、创业与乐享在老城区这片热土精彩咏唱。

  数读

  432 长沙县旧城棚户区(1-6区)改造项目总计改造房屋432栋4226缝,涉及居民约6000户。

  160 项目总改造面积160万平方米。

  8.728 项目总投资8.728亿元。

  70992 1-6区完成居民自建房升层建设总计1160缝、70992平方米。

  1121 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召开居民协调会议1121次。

  0 项目启动以来,各建设区域“0”安全责任事故。

  788 开展集中拆违行动97次,拆除棚点、楼梯、烟囱等各类历史违章建筑788处,并实现“零上访、零投诉、零纠纷、零安全事故”的四零目标。

【作者:杨婧璜 师莹】 【编辑:田王兵】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