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农业农村局:5种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熊冰俏

  报告

  近年来,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按照“强园富县、优二兴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着力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创新探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本下乡共建模式、农旅结合引领模式、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科普园区集聚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等5种模式。

  通过政策引领、产业引领、科技引领,助力农业农村工作转型升级,突出“绿色发展”。目前,长沙县农业农村正在实现从着重发展第一产业向二、三产融合发展、从着重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向发展乡村“美学经济”、着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三个转变,全县农业农村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如今的长沙县作为湖南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激励县”、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农村“五治”在全县各村铺陈开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浔龙河村等荣获“全国农村基层治理十大创新案例”。2018年长沙县扶贫资金投入共计20414.47万元,贫困发生率0.1%,贫困村产业扶贫覆盖率达10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美了起来,集体经济壮了起来,贫困户笑了起来,农业强了起来。

  见证

  美学经济 让农村美起来

  2018年3月,获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美丽乡村白沙村有了新的变化。湖南首个乡村空中观光航线在长沙县开慧镇白沙村启航,游客从高空之上就能365度无死角地领略其乡村之美;在春华镇大鱼塘村,长沙县春红花卉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田园综合体,让游客从买花到观花,实现美学经济的转变;果园镇双河村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与村集体资产资源合作投资,采取资本下乡共建模式共同建设、开发浔龙河生态小镇。如今的村庄美了,游客多了,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了经济收益。

  让乡村美起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关键。近年来,长沙县通过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规划引领,成功创建了7个特色小镇,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循环经济之路。目前,长沙县每个乡镇都有一家农村环保合作社,镇村垃圾回收站点达202个,并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近年来,长沙县先后获评“全国县域农村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县”、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全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今年5月,长沙县入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国务院表彰,为湖南省唯一上榜县。

  产业引领 让集体经济壮起来

  2018年,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山河集团拟投资5.2亿元在果园镇新明村打造“健康谷”,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山河集团开展土地流转服务,每年可观的服务费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来源。同时,该村还与鲜花基地共同合作成立花卉公司,开展鲜花种植业务。村集体投入占股,村集体收入一年可达10万元。

  除了引进项目,政策引领也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重要驱动。金井镇蒲塘村3年前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长沙县委组织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干部多次深入村组,与镇、村书记一起“把脉问诊”。2018年8月2日,包括蒲塘村在内的57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用1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置换得15万元标准厂房租金收益,村里拆掉了196栋危房、空心房,涉及167亩土地。盘活的成片地块成功吸引了茶业公司入驻并开发茶园,今年茶企分红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的收入。

  前段时间,村上的产业扶贫项目邀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双喜参与讨论会,今后家中劳动力除了可以在扶贫组做工,年底全家还能分到比例不低于总投入8%的分红。目前,刘双喜家已全部脱贫。像刘双喜家一样,蒲塘村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除了茶企的加入,近年来,多项扶贫产业排队入驻。长沙县在湖南省率先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2018年,全县共计立项产业扶贫项目173个,贫困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覆盖率超过90%;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3个,新增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53人,贫困村产业扶贫覆盖率达100%。

  精准扶贫 让贫困户笑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长沙县按照“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的指示精神,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措施和长久之计,聚焦“三个特三个一”,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和获得感,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构建了以产业帮扶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工作机制。

  青山铺镇赛头村的朱柱,患有侏儒症,身高不到1米。经镇扶贫站牵线,朱柱每天辗转几十里路学习无土有机豆芽的培育技术。很快,朱柱的长沙绿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了4家定点合作的公司,还在网上卖起了豆芽菜。

  “我们村入选市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今年4月,我们便与村支两委商讨,决定流转土地进行稻虾养殖。”经过一番商讨,长沙县安沙镇油铺村企业家、部分党员等12名股东联合参股投入200万元成立了长沙县溪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与村民签订合同,以每年每亩700元的价格在该村李家坝组和品墙湾组流转了127亩土地。如今,该村不仅通过发展稻虾养殖流转土地给村民带来了收益,还在养殖过程中雇佣当地空闲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民增收。

  数据显示,长沙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有4643户、13386人。2018年,长沙县扶贫资金投入共计20414.4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3.26万元,各部门用于脱贫攻坚的行业扶贫资金16411.21万元。截止2018年末,累计已脱贫4509户、13485人,还有208户、53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0.09%。2018年,长沙县带动5255户次贫困户增产增收。

  项目来了,政策有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在富起来的道路上,长沙县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贫困户喜笑颜开。

  科技创新 让农业强起来

  路口镇明月村,曾经土地抛荒现象严重,必须要引进新技术、栽培新方法,才能更大程度上激活土地的潜力。

  2018年3月,村里引进长沙哲农农业科技公司,集中流转耕地810亩,致力将明月村打造成中国隆平种业硅谷示范基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发展。如今,中国水稻所、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在基地开展水稻课题研究,全国89家种企入驻,400多个水稻新品种、新技术、1098项展示内容在基地聚集,每年有100多项新的科技成果包括新品种推向市场。

  因为有了科技助力,原本低效的水稻产地有了高收益。长沙哲农公司负责人介绍,水稻种植既提升了科技含量,越来越多的观摩人群同时也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基地可以让种企与科研单位展示科技成果,让种植户看禾选种,让粮食加工企业鉴种下单,不仅能使产品更具商业性,而且能加快新品种产业化推广。

  除此之外,对于临近科研院所的村,长沙县依托科研院所技术资源,建设综合型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通过以农业科研为主导产业的试点示范,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从稳坐“三湘第一县”到连续多年蝉联“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历年来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农业领域也是如此。2018年,长沙县科技对农业贡献率高达60.1%,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数读

  22.4亿元 2018年长沙县整合各类资金22.4亿元,投入农村“五治”,解决了农业农村发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76.1亿元 2019年前9月,长沙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1亿,同比增长3.1%。

  235家

  长沙县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过亿元企业23家

  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

  省级龙头企业17家

  市级龙头企业85家

  56个 2018年全面完成56个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村建设任务,在全市率先打通城乡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类回收终端处理渠道,并在全市推广。

  50个

  长沙县农业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15个

  湖南省著名商标35个

  520万人次 2019年1-8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3.5亿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截止8月底,全县已发展560个民宿床位。

  2018年建设绿色通道113公里

  建成22个乡村公园

  9个绿色示范集镇

  2400户绿色庭院

  104个绿色村庄(社区)


【作者:熊冰俏】 【编辑:田王兵】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