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筛”“养”,打造长沙县肿瘤医防融合新模式
星沙时报8月27日讯(记者 严丹 通讯员 张超)在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3号楼肿瘤科病房,结肠癌患者刘秋萍(化名)正在输液接受化疗。今年67岁的刘秋萍娭毑是高桥镇人,2020年11月初,她因为反复贫血,大便异常等不适到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胃镜、肠镜等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结肠癌,在医院普外科做了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效果很好。
从2020年12月开始,刘秋萍每隔21天需要来院做一次化疗,做了7次后身体恢复得较好,心态也从患病初期的恐惧、焦虑到能乐观面对。更令她欣慰的事,由于是低保户,7次化疗总共产生医疗费52411元,自付5762.7元,报销比例达到89%。
这是长沙县在该院建设肿瘤防治中心,重点从“防、筛、治、养、管”5个方面,打造肿瘤医防融合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能查出病、治好病的一个工作缩影。
记者了解到,该院正在加快长沙县肿瘤防治中心项目建设,中心建设规划占地约46亩,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拟设床位300张,总投资约3.1亿元,目前已完成建设征地及项目初步设计。
长沙县肿瘤防治中心重点在“筛”与“养”两段。“筛”,首先从肺癌与结直肠癌入手,进行早期筛查,然后逐步扩大筛查范围,筛查对象为本县常住居民,实足年龄在45—75周岁;“养”主要是开设宁养病房、无痛病房、临终关怀病房,对晚期、非居家肿瘤病人进行综合治疗与管理。
在“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该院肿瘤科可开展各种实体瘤穿刺活检、各类恶性肿瘤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癌痛规范化诊疗等一系列肿瘤相关诊疗。除此之外,在肿瘤外科治疗上,包括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五官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可开展各类肿瘤传统及微创手术治疗。全院已基本形成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中医辅助的系统综合治疗模式。
《长沙县肿瘤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长沙县建设肿瘤防治中心近期目标,到2022年,全县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重点病症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70%;中期目标为到2030年,长沙县肿瘤防治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重点癌症早诊率和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持续提高。恶性肿瘤医疗费用构成比趋向下降拐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80%。
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钟志军表示,长沙县肿瘤防治中心落户县第一人民医院,除了考虑地理位置、幽雅环境、辐射能力,更得益于该院强大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肿瘤防治中心不仅可以“筛”出问题,有效减少癌症等重大疾病带来的危害,还能“治”解决问题,减轻肿瘤患者痛苦,这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