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久不愈,温补脾肾是关键
星沙时报2月22日讯(通讯员 罗婷 记者 杨小娟)近日,在长沙县中医院内,来自长沙市开福区的患者家属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递到了湖南省基层名中医陈小中手中,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据悉,该名患者腹胀有半年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服用各种护胃及促进胃动力的西药均无效,便慕名来到长沙县中医院陈小中主任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陈小中主任详细询问患者症状,通过脏腑经络辨证,究其原因,考虑患者为脾肾阳虚,肝气郁滞所致。陈小中主任用药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注重理气活血。5剂中药过后,患者腹胀、口腔溃疡等症状明显好转。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模式及精神心理状态随之改变,导致慢性胃炎发病率日益升高。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日久可致癌变。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讲究整体观念,注重疏肝、补脾,调理情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疗效甚佳。
一、什么是慢性胃炎?
简单的说,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发生在胃的黏膜层,表现为胃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在胃镜下可以表现为黏膜细胞的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慢性胃炎在临床上很常见,有研究显示,在所有接受胃镜检查的人中,大约有 80%~90%都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增高。
二、慢性胃炎的分类
1.基于病因分类: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
2.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3.基于胃炎分布类型:分为胃窦为主胃炎、 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我国目前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
三、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腹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四、哪些人容易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比较“喜欢”这样几类人:
第一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人,吃饭不规律,做不到定时定量;
第二类是“重口味”的人,喜欢吃生的、冷的、咸的、辣的及油炸的,烟不离手、酒不离口;
第三类是“祥林嫂”式的人,长期心事重重,“压力山大”;
第四类是“久坐不动”的人,缺乏运动,以车代步;
第五类是“资深”人士,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慢性胃炎发病率也相应增高。
五、日常健康提示
1.饮食:有节制和规律
避免进食过多的辛辣、刺激、热烫、油腻及含盐过多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吸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等,保证饮食时间的规律性;宜增加营养,适当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多进食水果、新鲜蔬菜对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益处,但对于脾胃虚弱证患者宜谨慎。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2.起居:要劳逸有度
慢性胃炎患者应当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和熬夜,根据气候季节温度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3.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忧思伤脾,气郁伤肝,而肝气郁滞又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行;现代相关医学研究也发现,精神心理状态对胃肠功能也有影响。因此,慢性胃炎 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4.锻炼:要适度锻炼
应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传统的中医保健功法如太极拳等对调整胃肠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在运动中缓解工作中的压力。
“脾胃为后天之本”,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慢性胃炎的调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