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胜迹③|许光达故居



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大将之一。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等多个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他主动请求降衔,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自身革命的明镜”。


百战沙场建功立业 几番让衔名千秋

  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出生于湖南省长沙东山市萝卜冲(今长沙县黄兴镇光达社区)。

  作为中国“装甲兵之父”,一个“铁”字,概括了他的精髓。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点名,出任装甲兵司令员,组建装甲兵这一新的现代化兵种。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他不辱使命,迅速组建起一支年轻的装甲兵部队入朝作战,打出了军威国威。在装甲兵的建设和发展上,他励精图治,从严治军,提出并践行“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的著名口号,被称为“中国的装甲兵之父”。

  1955年,许光达(左一)接受周恩来总理授衔。资料图

  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对许光达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

  他得知后,“高兴之余,惶惶难安。”

  在给毛主席和其他军委领导的“降衔申请书”中,他谦逊地写道:

    “回顾自身历史,1925年参加革命,战绩平平。1932~1937年在苏联疗伤学习,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而这一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时期:蒋匪军数次血腥的大“围剿”,三个被迫作战略转移。战友们在敌军层层包围下,艰苦奋战,吃草根树皮,献出鲜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吃牛奶、面包。自苏联回国后,有几年是在后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

  毛泽东看罢,激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如今,走进位于坐落在黄兴镇的许光达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一台退役坦克,履带锃亮,长长的炮管指向蓝天。

  坦克护卫着“铁甲司令”故居,也守卫着祖国的和平。

   故居坪院的中央静静伫立着一座“让衔碑”,镌刻着毛泽东题词:“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石碑的右上方,雕刻着许光达的半身像:戴着眼镜,一身军装,从容和蔼地微笑着。

故居简介

  许光达故居始建于1901年,占地约25亩,为近代长沙普通民居建筑,小青瓦,土木结构,三合土地面,坐北朝南,两进共20间。由于七八十年代失修,故居部分房屋被洪水冲刷、垮塌,仅保存五间。

  2005年,长沙县对这五间房屋进行维修、维护并扩建了生平事迹陈列室。2018年11月19日,许光达大将诞辰110周年之际,长沙县组织对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装饰。

  故居恢复原有的20间房屋并重新修缮了许光达生平业绩陈列室。陈列室以许光达大将的人生历程作为主要线索,分为三部分展出,第一部分为人民谋解放戎马一生;第二部分为建设装甲兵呕心沥血;第三部分共产党人的明镜。

  作为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县首批开放式组织生活阵地、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基地,许光达故居年参观人数20万人次,在党员党性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是长沙县党性教育“感悟共产党人革命情怀”线路的红色景点之一。


  文字/解说 肖雅

  拍摄/剪辑 许星

  编辑 黄珂岚

【作者:】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追寻红色胜迹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