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群英谱|龚饮冰:无名英雄披袈裟 隐蔽战线银行家

  龚饮冰,曾用名龚再僧,龚泽鸿,化名张若臣,1896年出生在长沙县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他青少年时期只身在外求学,毕业于湖南大学政法专科。辛亥革命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反袁护法斗争,任《新湖南日报》、《民本日报》记者、编辑。

  五四运动后,龚饮冰逐步接触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反日爱国斗争,任湖南外交后援会宣传部长兼秘书长。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他与谢觉哉创办《湖南民报》,任总编辑。同时任湖南省新闻记者联合会主任委员,反文化侵略大同盟执行委员,中国济难会湖南省总会总务干事、党团书记。马日事变后,潜往武汉、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任全国济难会常委,并担任中共中央机关主管会计。

  1928年,龚饮冰赴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1929年,随同邓小平赴广西百色组织武装起义,负责机要工作。1930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后奉调回上海,在中央特科工作,任印刷科长,负责筹建党的地下印刷厂。在日军占领上海的艰苦岁月中,他负责财务工作和交通情报工作。建立了三个同中共中央机关直接通报的秘密电台,为中央领导敌伪占领区的反日反伪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拍摄的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就是以这个时期发生的故事为原型的。当时使用的秘密电台,就是由龚饮冰负责提供的。后电台遭日伪破坏,党组织担心他的安全,将他调到国统区重庆工作。1943年,民族资本家、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为发展永久集团化学工业需要融资,党组织同意龚饮冰与范旭东共同在重庆投资建立建业银行,由龚饮冰出任总经理。龚饮冰充分利用这一合法身份,为党做了大量工作。他积极拓展业务,在南京、汉口、天津设立分行,使银行发展迅速,党组织的投资收到不菲的回报,党的经费也有了来源。他在各分行安排了一批可靠的中共党员任职,以银行业务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发展壮大党的力量。他的夫人王毅之也一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她开办的锦华绣庄生意红火,为党提供了不少活动经费,也是党内活动的联络点。因有合法职业掩护,加之工作严谨,从未出过差错和危险。为不引起敌人怀疑,他不时削发摩顶,双手合十,手捧佛经,口诵阿弥,身披袈裟。俨然一个化缘和尚,得道高僧,也因此躲过了敌特一次又一次的缉捕追查。

1951年6月5日,中国保险公司在北京召开第一次董监联席会议。会议选出龚饮冰任董事长。

  1946年,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龚饮冰利用其银行家身份四处活动,掌握敌特活动情报,为毛泽东的安全排忧解困。其间,他曾在重庆中共办事处向毛泽东主席汇报长谈。1948年,龚饮冰调解放区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1949年随刘少奇在天津搞调查研究,制定共产党接管各大城市的政策方针和行政方案。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被调上海军管会任财经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建业银行董事长、中国银行总经理。

  新中国成立后,龚饮冰任国家轻工业副部长、党组书记,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海内外朋友及各界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做好党外人士的安排和处理好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龚饮冰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福祉贡献殊多。毛泽东曾称他是“和尚部长”;杨尚昆也曾夸他是“无名英雄”。

【作者:】 【编辑:吴家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