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种菜、叠被子......这所学校的劳动教育“有滋有味”!
星沙时报11月22日讯(记者 李杰)近日,长沙县江背镇中心小学作为长沙县唯一学校,入选湖南省劳动教育实验校。
叠被子、烹饪、种菜......今年以来,学校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积极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多彩劳动课程,培育劳动小达人。
为满足学生开展劳动与实践教育的需求,学校在教学楼后方开辟了校内劳动基地“青葵园”,将其“划区分片”,交给每个班级进行种植和管理。学校还将校内的花坛交由每个班级进行花卉的种植和维护。同时,整合了各功能室,打造了一间劳动教育教学成果专用展示教室,供学生参观和欣赏。
在劳动课上,师生挽起袖子,走进“青葵园”,体验瓜果种植、采摘。“学生在劳动中了解了一粒种子何时生根、发芽,何时生长为饱满的果实,体验着播种、移栽、灌溉、除草等一系列劳动环节带来的快乐与满足。瓜果成熟后,他们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不起的‘厨神’。”学校教导主任粟优介绍,为有序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劳动与实践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体行政投身其中,打造了一支由劳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带领、年轻班主任老师作为兼职教育人员的劳动教师队伍。
记者发现,在青葵园中,学校放置了劳动与实践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必备的教育教学材料、器具,基本满足劳动教师的教学需求。学校针对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的管理制定了《长沙县江背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安全操作规范。
让劳动日常化,弘扬劳模精神。学校德育处、少先队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分年段合理安排劳动任务,制定劳动清单,定期向学生发放劳动情况记载表,号召学生回家进行劳动,使家庭劳动日常化,在家长的通力配合下,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必要的生活技能。在校期间利用劳动节、劳动周、劳动技能大赛加强劳动与实践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学校注重课程的架构和课程实施落地,顶层设计了《小水滴》课程体系,全方位、立体式培育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劳动课程丰富多彩,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体会劳动之美,强调了学生的劳动素养。”校长刘蓉介绍,学校劳动课程主张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既有劳动、综合实践、少先队活动这样的基础型课程,也有分年段对应不同任务群的拓展型必修课程如滴答手工社、青葵园劳动基地,还有探究型课程江背探秘,从种子到油菜花海,去感受古诗中的劳动美。通过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以水滴之力,汇江海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