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入侵?别怕!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星沙时报5月8日讯(记者 熊冰俏 通讯员 叶钰)5月7日,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业外来人侵物种普查培训暨福寿螺防控专项行动会议。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各镇(街)农办(农服中心)负责人和普查专干参加。

会议现场。均为李生辉 摄

  会议传达了省厅视频会议精神,县农业农村局通报前期初步调查情况,随后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人员进行普查和防控培训。

  据了解,福寿螺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相似,个体比田螺大。原产于南美洲地区,后来逐渐入侵我国,是有名的入侵物种之一。福寿螺食性广,喜水生农作物,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

  “如果在野外发现这种螺产红色或粉红色卵,大概率就是福寿螺。”培训会上,相关专家介绍,每年的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为提前做好预防,培训会对幼螺的卵块特征做了详细介绍和解读。

  为做好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福寿螺等重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当天下午,县检察院、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及有关镇(街道)参会人员一同前往果园镇花果村开展福寿螺现场除治行动。现场,工作人员讲解了福寿螺辨认方法以及除治技术要点;参与活动的人员正确使用工具和药剂,按照除治技术要点开展现场除治;最后,工作人员向现场群众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对各镇街福寿螺普查防控工作做进一步的安排和布置。据悉,此次防控采用农业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全民防控等多种防治技术相结合。以防扩散、减损失为目标,加强发生区综合治理,降低危害程度,力争将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强监测监管,定点清除,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实行“防除并举、综合防控、分区分类治理”的防控策略,针对不同发生区域和重点暴发季节,因地、因时制宜,分类管理,科学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福寿螺对水稻等重要农作物危害,同时切实践行“农药增效减量”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作者:熊冰俏】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