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周刊 | 万象“耕”新忙生产 不负农时不负春
◎星沙时报记者 熊冰俏 杨源 通讯员 李胜军 周威
一年春为早,万事农为先。在长沙县的田间地头,农田建设和春耕备耕现场正热火朝天。3月15日,记者在位于麻林河两岸的路口镇和青山铺镇看到,各个村(社区)的村民抢抓农时正积极开展水稻育秧,打响“春耕擂台赛”。
调动种粮积极性 筑牢农业“耕”基
农事催人忙。纵横阡陌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路口镇各个村(社区)的村民正在进行拉线、铺秧盘、填泥等育秧工作,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一张张秧盘整齐地摆放在秧田里,等待播种。
“我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能拿到140元,干劲十足。”在路口镇明月村天鹅组长沙再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65岁的王利群和其他村民们正在抢抓晴好天气,为春耕覆膜。
在荆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现场,一条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在工人们的配合下,经过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出盘6道工序后,一颗颗稻种均匀地铺满秧盘,整个流程不超过30秒。
几个小时后,铺满种子的秧盘就摆满了催芽室。百米外的育秧大棚,一条机械运输轨道从田埂上连接至大棚内,育秧盘通过这条轨道能直接运输到大棚内,在一定程度上省力又省工,让科技助力水稻种植跑出“加速度”。
据了解,路口镇今年计划种植早稻2.67万亩,集中育秧面积2.1万亩,多次组织村(社区)、网格干部及种植大户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将每个村组、每块田落实到责任人,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服务等方式,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为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粮田每天都有新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建设之后,可以提高我们工作效率,便于全面机械化操作。”种粮大户钟名说。
村民在田间地头育秧的同时,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建设正酣。在路口镇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建设现场,机械声此起彼伏,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作业,连通田间的水泥灌渠正在修筑,百余名工人铆足干劲抢抓工期平整土地、修整机耕道。
据了解,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路口镇建立“一日一推进、部门联动、统筹规划、统筹整合”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的建设,形成党政班子成员亲自抓,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凝聚合力推动项目建设,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耕”基。
良师良技下乡 助力“工厂”育秧
在麻林河西侧的青山铺镇洪河村田间,生机盎然。农民们拿起土瓢,正往平铺完的塑料秧盘上盖上一层泥土,准备就绪之后,便可进行抛秧。
在青山铺镇种粮大户、明畅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稳根看来,今年的春耕生产势头正旺,丰收就在眼前,“我们明畅农机前坪,已经停好了春耕生产的插秧机,全部完成检修,整装待发,就盼着春耕播种了!”
育苗床摆放整齐,选种、浸种、播种、催芽、运输……在明畅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厂房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春耕生产育秧工作。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青山铺镇正将春耕育秧从农田中搬到厂房里,实现“工厂化”育秧,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早稻育秧的‘工厂化’变化,都要感谢柏连阳院士团队的专家们。”王稳根说,一个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一行应邀赴长沙县调研指导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建设工作,并实地考察了他所在的合作社。
良师就在眼前,王稳根特地向院士团队取经寻求良技。从春耕育秧育种到农业机械使用技术,从国外最先进的智能灌溉系统到病虫害智能测报设施,专家组一一仔细解惑,还安排了技术指导专家提供“保姆式”指导服务,对接粮食生产工作,推动新品种、新农技落地生根。
“专家给我们育秧的温湿度、育秧周期等方面把脉问诊,同时规范了育秧的流程,现在育秧可和以往大不一样。”王稳根介绍。
“水稻种子经浸种消毒、流水线播种、密室催芽后,会送到我们的育秧工厂里,育秧工厂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天气的影响,来保证秧苗受热均匀,湿度适宜,光照充足,茁壮成长。”王稳根说,相较于传统的育秧方式,“工厂化”育秧育出的秧苗苗质和品种统一、环境可控。
目前,育秧工厂每天制作可以规模化生产秧盘1万盘,产量相当于200余亩大田的用秧量,不仅秧苗产量和成活率提高,还节省了成本。
“我们还将组织合作社员工和周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会。让这些农技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把良技、良法带给更多的农民们。”王稳根说。
据了解,今年青山铺镇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预计集中育秧1.3万亩,并将通过打造洪河村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区,通过高产示范区以点带面,促进全镇粮食生产水平提高。
下一步,长沙县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并为广大农户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农技服务,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目标,全力以赴做好春耕生产工作,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
“豆芽大王”扎根乡村15年 逐梦田园造富一方
长沙县“新农人”颜彦将农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拓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司年产值达5000万元
◎星沙时报记者 熊冰俏 通讯员 彭铁柱 赵海峰
一袭笔挺的西装,打上领结,出口成章。这样的形象按理来说很难与农业联系起来。就在前段时间,在长沙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培训会上,湖南智粮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彦换下一身泥土黄,帅气地走上讲台,作了一堂主题为《休闲农业产业定位与营销》的直播分享课,颇受各位同行的欢迎。
“颜彦和他的团队经营的绿世界生态艺术农庄在长沙县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决定邀请他来讲一讲成功的经验,让更多的同行向他取经。”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扎根长沙县15年的“新农人”颜彦,不仅将农业做大做强,还积极拓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司年产值达到了5000万元。
水培蔬菜畅销 跻身“豆芽大王”行列
“小火车来啦!”3月14日,正值油菜花开的季节,记者走进黄兴镇绿世界生态艺术农庄,一条小型的火车轨道铺设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周围,前来农庄游玩的游客纷纷搭乘,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穿越春天的油菜花”之旅。
“这里最开始只是水培蔬菜基地。”15年前,因为想种出健康有机的果蔬,颜彦辞去了城里收入可观的工作,来到黄兴镇开启了自己的田园造梦之旅。
“前几年确实不容易,举步维艰。”颜彦发现,豆芽生长周期短,样子好看,可搭配多种食材进行烹饪,于是主要开始进行豆芽的水培。然而,市面上不少农户因为追求效益添加了很多促生长的激素,市民们对豆芽菜的信任程度一度降到了冰点。颜彦坚持零激素 、零添加、零化肥,本着“让人人吃上放心豆芽”的服务宗旨,很快就占领了市场,赢得了口碑。
“育种、装箱、出货,都在25摄氏度的环境完成。”绿豆芽试种成功后,颜彦开始水培黄豆芽、花生芽苗菜、龙须苗。为了将水培蔬菜做成产业,颜彦引进电脑恒湿恒温、全自动豆芽孵化生产设备,智能化温控设备可以系统自动保温控湿,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与此同时,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颜彦和他的团队一起研发了水培花生芽苗菜的半机械化撒播生产技术,可以同时叠放多个育种盘育种,小小的几十平方厘米立马翻了十几倍产能。
“怎样让人人都吃上新鲜的放心豆芽菜?”颜彦发现,豆芽菜好生产但不易储存,时间一长就容易蔫。为解决配送供应链问题,颜彦成立了一家以生鲜瓜果为主的多种食材全品类配送的企业,以“基地+农场+市场+食堂”的运营模式,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健康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务。如今,长沙周边的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都是订购来自绿世界的豆芽。
每天清晨,颜彦都要把优质的豆芽送入大大小小的饭店内,平均每天都要供应全长沙三分之一的市民,因此被周边人称为“豆芽大王”。小小的豆芽菜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今颜彦的水培蔬菜日产近3万公斤,2022年农庄光水培芽苗蔬菜的产值就超过了1800万元,已经在湖南多地建立分公司。
掌握流量密码 开启田园造梦之旅
“水培蔬菜这么成功,为何不试试拓宽种养范围?”2015年,长沙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调研发现,农庄地理条件优越,土壤环境适宜,当属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优良选址。受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启发,颜彦开始搭建100亩生态蔬菜和水果种植区,引进全国各地的果蔬品种。
秋葵、芦笋,满眼皆绿;葡萄、火龙果、小番茄,各种水果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葡萄是“喝”牛奶靓汤长大。若是夏日走进葡萄园,院内粒粒晶莹、颗颗饱满,让人垂涎欲滴。伸手采摘,一口沁甜,夏天的味道在舌尖弥漫。
颜彦的农庄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农人前来取经学习。一传十,十传百,来农庄游玩的游客与日俱增。颜彦利用农庄自种牧草,蔬菜,豆芽根与微生物酵素技术生态循环养殖土鸡、土猪、香猪、水鸭等,科学养殖,无臭味,零排放,十分适合游客参观游玩。
颜彦介绍,如今每天平均入园人数超过500人。大家不仅要点上农庄有名的清炒豆芽菜,还要去菜园亲手采摘当季的水果、蔬菜,体验园区的游玩设施。游客们临走前还要购买新鲜的土特产,平均每天的鸡蛋销售量有1000余枚。农业基地变成旅游参观点,颜彦正在日渐提高休闲农业水平,走融合发展之路。
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长沙县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打造休闲农业“升级版”为目标,坚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增效示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长沙县休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创意以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融为一体。不断着力优化休闲农业旅游片、打造休闲农业聚集区,旅游精品线路、加大休闲农庄品牌建设、品质提档和人才培训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