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最美家庭的亲情告白

长沙县黄花镇谷塘村王小艳家庭获评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   ↑王小艳给患帕金森症的婆婆按摩。   ↑王小艳给患帕金森症的婆婆按摩。
  •   ←王小艳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  图片均为盛磊摄   ←王小艳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  图片均为盛磊摄

      ◎星沙时报 见习记者 唐玉芳

      记者 盛磊

      5月15日晚,王小艳的手机铃声响起,是村上妇女主任栗小利的电话,电话那头,栗小利连声恭喜,祝贺王小艳家庭获评今年全国“最美家庭”。“我当时真的不敢相信。”王小艳说,放下电话后,一家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5日,全国妇联“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启动部署暨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在北京举行,999户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长沙县黄花镇谷塘村王小艳家庭上榜,是今年长沙县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全省仅30家。昨日,记者走入王小艳家,倾听这个家庭的亲情告白。

      A “没有小艳,这个家就完了”

      我叫盛新华,是王小艳的公公。

      我的妻子蒋利华大大小小患有十几种病,最严重的是老年帕金森综合症,发病起来全身都哆嗦,脸色铁青。我的大儿子1998年在工地出意外,二儿子红兵2004年又伤在工地,听到消息时,我就好像被雷击了一样。如果没有小艳,这个家真的完了。

      红兵出事的时候,利华已经常年重病,照顾她一个人我都很吃力,多亏小艳帮手。小艳要负责家里的卫生,要洗衣做饭,操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除了照顾红兵,她还要照顾我们老两口子。

      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儿子和利华每个月吃药都要花上2000多元,大部分依靠政府每个月的补助。从儿子出事起,我们家就没有烧过煤,我上山去捡柴,小艳再骑电动车运回来,电动车还是隔壁邻舍送的。

      可能在外人看来,我们家很悲惨,但是小艳扛起了这个家,没有半句怨言。不管遇到的困难有多大,有她在,家里总有温暖。

      邻居经常在我们两口子面前夸小艳,羡慕我们找了一个好儿媳妇。是啊,是她斩钉截铁地告诉红兵,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她就绝不轻言放弃。是她用十几年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家庭和睦、全家齐心,我们也可以成为最美的幸福家庭。

      我心里很感激,感激小艳的孝顺,感激她对我们这个家的不离不弃。

      B “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我叫盛红兵,是王小艳的丈夫。

      受伤之后我就失去了意识,等我醒过来,下半身已经毫无知觉。看着父母心疼的表情、妻子怜爱的目光,我心里明白了,才30出头,我就瘫了。

      我恨过命运不公,恨自己不能站起来,不能成为家里的保护伞。我想过死,可是我的哥哥也是死在了工地上,年迈的父母整天以泪洗面。我不能再屈服于命运,我要咬牙活下去。

      妻子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重新点燃了我生活的信心。我最重的时候有一百四五十斤,她一个人将我从床上挪到轮椅上,这么多年下来,她的腰已经受损,不绑上腰带就痛得直不起身来。她有一次洗衣服,晕倒在池塘边,是邻居叫来救护车;有一次晚上做饭,煤气中毒,是娘家的弟弟将她送到医院……她从来不在我的面前诉苦,自己没有买过一件上百元的衣服,她总是笑着告诉我:“我不会有事,我还要照顾你。”

      谢谢你,我的妻子,对我细心照顾,充满耐心。在我一言不发、万念俱灰的时候,是你给了生活的勇气。在我身体疼痛、一动也不能动的时候,是你一叫就应,为我按摩身体、喂药洗衣。在我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时候,是你为我换尿道管,抠出大便,换上干净床单。在我不能为父母尽孝、为孩子遮风挡雨的时候,是你用小小的身体扛起了这个家……

      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C “我爱这个家”

      我叫王小艳,今年49岁,是长沙县黄花镇谷塘村一名普通的村民。

      曾经,我在家务农,丈夫在外务工,我们育有一儿一女,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我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平淡美好下去,然而,命运给我开了个玩笑,一次意外打破了原本静好的岁月。

      2004年,我的丈夫在务工过程中,从7米多高的施工平台上摔下来,陷入了昏迷。知道消息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救护车的声音在我耳朵里鸣响,我手足无措。

      大夫告诉我,我的丈夫颅骨大面积粉碎性骨折,脊椎骨断裂,腹腔积血并全身多处骨折,即使能保住性命,也将成为“废人”。那一年,女儿5岁,儿子3岁,公婆已经年老,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了,全家的重担压在了我的肩膀上。

      我拜托亲朋好友暂时对公婆隐瞒实情,担心他们听到噩耗会坚持不住。我躲在病房的角落里哭,躲在厕所里哭,我对着昏迷的丈夫哀求:“你快醒过来,睁眼看看我,看看爸妈,看看我们的孩子。”我整日陪伴在床前,呼唤着他的名字,过了一个多月,他终于睁开了眼睛。

      紧锣密鼓的治疗持续了一年时间,从长沙163医院转到湘雅医院,还去了社港的骨伤科医院。那一年,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我握着丈夫的手,不敢放开,我告诉他,我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所有人。

      15年了,感谢老天爷,感谢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我的丈夫还好好活着。我爱他们,我爱这个家。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