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谭晓波
深冬时节,驾车行驶在长沙县高桥镇高白线至维汉故居公路上,宽阔蜿蜒的道路直跃入眼,道路两旁翠绿的香樟树和火红的水杉交相辉映,秀美如画。
这条长6.47公里的“长沙市最美农村路”,起于高桥镇锦绣社区,止于维汉村维汉故居。百年前建国元勋、统战先驱——李维汉踏着这条彼时泥泞的小土路走出去,毅然投身革命;百年后,一群群游客沿着宽阔平坦的沥青路走进来,追忆红色足迹。
据了解,2024年以来,维汉故居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24万人次,维汉同心片区实现旅游总收入89.96万元。
公路 “红”了 旅游火了
“如果说景区过去还有淡季,现在是淡季不淡!”在李维汉故居里,讲解员简螽斯刚为一批游客讲述李维汉的革命故事,紧接着就迎来了新一批游客。简螽斯说,最忙的时候她一天要作5场讲解,其中的变化,景区前左侧这条路功不可没。
简螽斯口中的路,名为百年统战路,是高白线至维汉故居公路上的重要路段,长800米,连接高白线和C128。
“这条路以前只有2.5米宽,根本不能会车,很不方便。”简螽斯告诉记者,以前来访车辆只能从景区右侧进入,并在停车场倒车才能出去,大大影响了游客体验感。
2023年底,在省、市、县的多方支持下,高桥镇在推进维汉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中,将这段道路拓宽提质为4.5米宽的沥青路,并命名为“百年统战路”。
“路面拓宽后连成了全线贯通的环道,我们现在车辆可以‘一走到底’,出行更加顺畅了!”来自浏阳的游客刘先生告诉记者。
除了路面扩宽,路的“颜值”也得到有效提升。百年统战路路面中央用醒目的白字记录了统战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六个时期,美观的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正因如此,百年统战路成为闻名遐迩的“网红公路”,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打卡。
除了百年统战路,高桥镇还积极投身长沙县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对高白线至维汉故居公路2000余米路段进行了白改黑提质。
“现在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公路上都热闹多了!”李维汉故居馆长李旭告诉记者,在道路状况优化升级、纪念馆陈列重新布局与内容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2024年该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较2023年增长近9万人次,游客流量呈明显上扬态势,景区人气愈发旺盛。
信步于百年统战之路,参观李维汉故居,瞻仰凝心聚力馆……如今,高白线至维汉故居的公路宛如一条纽带,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使得李维汉的红色革命事迹以及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更加深入地走进广大青年的内心。
乡村美了 乡亲富了
公路“红”了,客人多了。如何将“流量”变“留量”,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乡村,留给农民,成为高桥镇党委、政府深思的现实问题。
2023年底,高桥镇在市县两级统战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选定维汉村创建省市两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围绕“建设一条百年统战路、打造一个凝心聚力馆、演绎一部天下归心剧、讲授一堂同心同向课”内容,全力推进维汉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2023年,维汉故居入选湖南省首批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维汉村获评省级同心美丽乡村。
参观维汉故居和凝心聚力馆,感悟李维汉艰苦奋斗、忠诚干净的高贵品格;沿奋斗路拾级而上,饱览秀美的自然风光;在同心食堂品尝原汁原味的新鲜土菜……高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桥镇正试图改变维汉故居半日游的现状,以示范片建设为契机,整体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让更多游客“留下来、吃顿饭、住一晚”,让“快游”变“慢游”。
“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也让我有了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的想法。”同心食堂负责人彭丹丹是土生土长的维汉村人,她告诉记者,自2024年4月初正式营业以来,同心食堂客流量已累计达1万余人,营业额近80万元,收入近20万元。同时,食堂还带动了当地40余人就业,鼓起了村民钱袋子。
“路更畅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日子越过越红火!”维汉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娟告诉记者,从2022年到2024年两年期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增长率达87.5%。
“尝到了乡村旅游‘甜头’,村民参与旅游经营的积极性更足了!”李娟透露,村支两委正在着手盘活闲置住房,带动村民发展民宿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端牢“金饭碗”。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