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彭永礼
戴着头盔、身着工装,穿行在大街小巷,高峰时如潮水般涌动……以外卖骑手为主的网约配送员,已经成为城市的日常风景。为了应对数百万外卖大军,外卖平台往往会按照地域或业务线需求与劳动供应商进行合作。
湖南家里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劳动供应商之一,公司站点负责人杨锴手下管理着15个外卖站点,他的任务从保障“送好每一单”升级为“管好每一环”,确保配送流程标准化、出行安全、骑手成长。
助力行业发展更规范
“平台是规则的制定者,我们是规则的执行者,外卖员就是被管理的对象。”2019年,杨锴以管理者身份进入该行业,站点骑手数量、高峰时段在岗人数、送单量等多项指标都是他每天要了解的数据,用来确保餐饮配送物流的每个环节可以落实到位。
在冬冷夏热的一线送外卖,算是体力活,而平台往往又非常看重用户体验,执行方怎么确保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呢?为此,杨锴曾作为一名外卖骑手投身进星沙的大街小巷。“印象比较深的是送蛋糕时的心理状态。”杨锴说,蛋糕易损,放在后备箱怕被减速带颠坏,只好单手拎着,但车速也会随之变慢,又怕超时。
他发现,情感沟通和交流技巧成了体力之外的业务要素,骑手与商家、顾客面对面或者电话交流是送餐劳动很重要的一部分。催单、拿错餐、无法代购、电话不通……种种情况的发生,交流是否顺畅直接决定了消费者会怎样评价其服务态度。
从理论到实操,杨锴均亲身实践。2024年,当他得知长沙市开展“星城杯”网约配送员技能大赛,他主动报名参赛,并荣获三等奖。“一个职业有了技能标准,说明所从事的行业也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可。”在杨锴看来,只有身处其中,把行业规范执行得更加合格,配送员的职业发展才会有更大空间。
让网约配送员更有获得感
入职快、进退自由等特点,让外卖骑手成为许多人弹性就业的优先选项,但该行业也存在为了加快送餐、增加单量,而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要保证外卖尽快送达,也需保护好骑手的劳动安全。在平台的调整下,杨锴开始同步改进管理方式。
骑手头盔、着装必须合规,餐箱每日消毒,平台系统实时抓拍违规行为,标记高频闯红灯的骑手,每天跟踪整改……“我们的安全指标每月必须保持在96%以上。”杨锴打开一份台账告诉记者,这些年他自学Excel表格,定期量化“高速骑手占比”“戴盔合格率”等指标,让管理成效一目了然。
过去一年,杨锴手下的外卖站点事故率下降30%,罚款风险降低。他深刻体会到,标准化管理不是束缚,而是对骑手、顾客和城市的多重保护。
“社会环境的改善,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暖意。”最近,杨锴在长沙县总工会的鼓励下,准备申请入党。他提到,从业的这些年,看到县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建立起的驿站越来越多,逢年过节还能收到来自星沙街道“娘家人”的慰问和关怀。“我也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同提升网约配送员群体的获得感。”他说。
星工手记
匠心自有光
当看到杨锴制作的Excel表格,清晰罗列着“戴盔合格率”“闯红灯频次”等指标,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他所管理的15个外卖站点的真实生态,也藏着他炽热的职业信念。
杨锴的实践打破了外界对配送员“重业绩轻规范”的偏见,用合格的管理手段织就安全网,用温度托举职业尊严,这就是“劳动创造幸福”最生动的注解。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