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福满八斗湾

      ◎单旺根

      沿高桥镇白鹭湖大堤蜿蜒曲折的山路,伴随小溪而行,溪边青青的芦苇丛生,杨柳垂枝。溪中鹅卵石横卧,流水潺潺。堤岸杉木密集,雪松参天。临空鸟欢雀跃,莺歌燕舞。漫步那峡谷山路,心旷神怡。

      峡口处,有修建的八斗湾水库,库堤上爬满绿色的青藤,开满淡黄色的野菊花。堤下碎石峥嵘,错落有致。这是座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小型水库,被群山环抱,水面波光粼粼,野鸭成群,白鹭翱翔。山腰树木葱茏,绿草茵茵,群群黑山羊聚集放牧,似朵朵乌云空中飘浮。偶闻溪流泉水叮咚,阵阵山歌从云彩中飘出,深山老林静中有闹、闹中有静,清幽之美,让人眼花缭乱。人在山冲里行走,恍若曲径通幽,步履轻盈,如入洞天飘飘然……

      爬上山腰,偶遇一老农,不谋而合,攀谈起来。当年,全乡人出动修起这座八斗湾水库以灌良田,开山筑堤,拦水作坝。乡民在左山腰中挖出一座古墓,属清代著名书法大家黄自元之陵墓。据说当年建陵墓时,为了防止日后世人盗墓,出殡那天,同出三副棺椁,兵分三路,号鼓震天。棺椁分别埋葬于福临、金井、高桥三个乡镇的三处高山之地,这是其中一处。谁知修水库时,因工程需要,民工们用炸药炸开了墓塚,用铁锹凿开严密的棺盖,黄自元干瘪的肉体竟完好无损,扶起尸体能坐之。黄自元手中握着一支赤色的“银珠笔”,世人望之钦佩不已。由此推断,此处不仅是一块优美的山水之地,还是一块有灵气的宝地。随着改革开放日月更替,斗转星移,如今这里是一片山区富饶、经济发达、聚财之地。

      行进在这“八”字形的斗湾里,超市、农贸市场、餐馆,养老院、文化图书室、医疗服务站随处可见。弯曲的水泥路从两旁高耸的楼房中延伸而出,似龙蛇走马,分外妖娆。湾里人用勤劳双手,绘制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水墨画”,恬静宜人。沿着水泥大道直奔幽静的小山冲,抬头仰望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石峰尖”大山巅。它挺拔于长浏交界山顶,与西南边的玉皇山遥遥相望,一呼百应。峰巅上有座道教古庙,庙内立有“舜水大仙”之灵位与包青天之神像。传说当年舜帝勘灾路过此地之时,体恤民情了解乡情,微服私访施恩于民。随后包孝肃公巡乡破案,惩处贪官污吏,在此为民除害感召日月,百姓在此山峰上修造庙宇,雕塑其像供奉为神,让世人焚香秉烛以供奉二位仙人。民赖福恩,历代相承,人们念念不忘,至今仍见山尖上青烟缭绕……

      费了好一阵工夫,汗流浃背,攀至山巅,小憩庙前。极目四望,山坡上点缀着一片片青青的庄稼地,像补丁似地铺开来,显露出一垅垅彩色:黄玉米、红高粱,还有那墨绿的红薯藤布满山坡,茵茵如毯。

      此时,一阵山歌民谣从远处传来,灵空飘荡。寻声望去,山坡下还建起了一座座土窑炉,山民们的身影来回移动,将一截截杂木棒堆在窑炉前,横七竖八,蓝天上泻出缕缕淡雅的烟韵,飘洒浮动,这就是那木炭窑中升起的袅袅青烟。此刻,我不由诵起白居易的《卖炭翁》。今非昔比,窑工们虽然脸上沾满尘灰烟火色,但绝不是昔日为解决“身上衣裳口中食”了。他们身居老林,虽然依山傍水,靠山吃山,却独具慧眼,利用这里的林业优势和森林资源,发展山区林场经济,开展多种经营,进行木材加工和木炭生产……村民们的腰包早已鼓起来了,“宝马”“奔驰”奔于道上,村民出入山乡一路顺风、四轮齐驱。

      八斗湾呀八斗湾!你这深山老林中既有黄金屋,更有颜如玉,偏远乡村铺满了遍地银、堆起了满山金。乡村振兴起来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