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村志让乡愁留得住更走得远

      ◎陈彩霞

      长沙县长龙街道村民孔三明坚持义务编辑村志共计20余万字,将历史变迁记录在册,流传后人。村民自编村志,既是个人情怀的彰显,更是“留住”乡愁的意义之举。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乡村故土,村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时间的洗涤下,凝结了特有的民风、民俗、风情,留给村民最直接、最深刻的情感体验。可以说,一个村庄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它记录着社会发展的足迹,印证着“我们从何处来”。

      然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一定程度上给乡村造成了冲击,除了乡村外貌的改变,乡土文化也在一次次离乡中不断消磨,而这也给留守故土的村民和返乡游子增添了一抹不可名状的忧愁。基于此,以村志的形式将值得追溯的过去和值得回味的现在记录下来,让文字与图片将记忆中的乡愁“留住”,显得弥足珍贵。

      八旬老人义务编村志,记录粮食丰收、婚丧嫁娶、政策改革、移风易俗等村中印记,让“乡史”在文字间流淌,乃是“留住”乡愁的意义之举。再者,村志留于后人,还能发挥“存史、铭记、教化”之用,让年轻人于老照片中找回记忆中的故乡,在过去与今天的对比中找寻前进的动力,铭记祖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艰辛历程……

      留住乡愁,定格下乡村记忆,在多元化发展的浪潮中,立足故土根脉,汲取精神养分,踏着时代发展的节拍前进,这就是村志之于我们最大的慰藉与意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