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华
2018年8月16日,依旧是晴天。终于等到分配教学任务的日子了,一早起床,吃过简单的早饭,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教学楼。今天我要给八年级4班和6班的孩子们上政治课。拿到课本后,上午9时,我准时站在了八年级6班的讲台。
走进6班,洁白的墙壁,整齐的课桌,干净的教室,就连全班的水杯也整齐规划地摆放在讲台右前方的茶柜上……孩子们都在认真读书。整个课堂除了孩子们回答问题和读书的声音,绝无其他的杂响。孩子们一个个紧跟着我的思路,听得非常认真。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下课了,我却还意犹未尽。
午饭后我稍作休整,又迫不及待来到了教学楼,我在楼梯间慢慢地走,忽然感觉到不对劲,离上课还有7分钟,怎么走廊上看不到一个学生呢?我寻思着:“难道早就上课了吗?我迟到了吗?”带着疑惑我来到了八4班的教室门口,探头往里一看,孩子们都齐刷刷地坐在座位上读着政治书,预习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轻轻地退到走廊上,也拿起书本认真看起来。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认真的眼神,一种欣慰感油然而生。八4班的课堂活跃,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回答问题。一堂课下来,轻松愉快,回味颇多。
我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下班了。本以为这一天就如此平常过去,可黄昏的那一幕不可抑止地掀起了我内心壮阔的波澜。
傍晚,我们4个援藏老师来到校园里散步。我们看到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横排、竖排整整齐齐地坐在地上,远远望去就是一个个带着颜色的规范的“方块”。“方块”并没什么特别,可最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些孩子对我们的到来视若不见,每个孩子都在认真读书。我不忍心去打扰他们,站在旁边看他们埋头苦读,一直就这样静静地站着。直到晚自习的铃声响了,孩子们一个个关起书本,准备回教室了。当他们抬起头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那一只只最清澈、最传神的眼睛。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在这气候恶劣的雪域高原上,变成了人世间最淳朴、最美丽的容颜。
我拉住两个女孩的手问她们:“你们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傍晚坐在室外读书呢?”美丽的藏族小姑娘腼腆一笑,然后轻声地告诉我,因为傍晚室外的空气比室内要好,室外的光线也比室内明亮,在教室读书太浪费电了。于是,同学们傍晚都自发到室外读书,都养成习惯了。
一时间,我心里波澜起伏,多么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多么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站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我深深被这个不平凡的民族所折服。我忽然记起了西藏拉萨山南市委廖良辉委员在我们湖南万人计划援藏教师座谈会上说的一句话“我们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首先是来当学生的,然后才是来当老师。”今天,我深刻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的确,藏族人民博大的民族文化与独特优良的民族传统,又岂是三五朝夕能学得完的,我得谦逊地认真地当好学生,然后才是做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我惟愿:中华56个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传承,中华民族一家亲。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