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服务企业,矛盾不出园区|法润星沙护平安②
星沙时报12月13日讯(记者 盛磊)“真没想到,律师没收我一分钱,不仅为我讨回了公道,也为我挽回了损失。”在蓝思科技㮾梨基地上班的梁女士,在长沙县司法局驻蓝思科技公共法律服务点律师的帮助下解决借贷纠纷,顺利拿回借款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当下,长沙县正在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项使命任务,落实五项重点任务,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对司法行政系统来说,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一个必解的课题。
自去年5月组建成立全省首个驻企公共法律服务公共点以来,该服务点在排查企业矛盾隐患、化解涉企纠纷、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夯实基础平台,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
蓝思科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㮾梨基地现有员工37000余人,因受教育程度不同,法治意识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劳资、治安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运行一年来,我们分析法律咨询情况发现,矛盾纠纷多集中在劳动合同、电信诈骗、网络借贷等方面。”㮾梨司法所所长唐泽良介绍,该服务点“对症下药”,织密纠纷动态排查网,在产业园区内,依托驻企调解室,以园区企业各部门负责人为网格员组建巡防排查队,重点强化厂区流水线、员工生活区等矛盾突发区域的常态化排查,对各类矛盾纠纷“未动预知、异动必知”,增强发现矛盾纠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时效性。
同时,搭建综合联调平台,驻企调解工作室对矛盾纠纷调处实行分级分层管理:一般纠纷由企业所在辖区的街道司法所、驻企工作室调解处理;特别重大纠纷报长沙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协调处理。并建立县委政法委、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街道、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联调联动机制。
此外,围绕劳资、治安、借贷纠纷等常见事项,驻企调解室主动对接街道司法所、公安驻企中队及社区,聚拢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企业党员等调解力量搭建综合平台,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的成功率。
“组建成立驻企公共法律服务点是长沙县的首创。”长沙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仅为企业和务工人员带来便利、为社区的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同时也能减轻部分诉讼压力,节约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该服务点能够及早发现、及时化解企业内部矛盾纠纷,通过及时提供调解、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有效避免企业和务工人员因矛盾纠纷产生对立情绪。
盯紧突出问题,完善“定制式”法治宣传体系
“这堂课干货满满,让企业经营管理能够更好防范风险。”近日,该服务点组织专业律师进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及员工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知识,听完课后,蓝思科技不少员工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根据园区企业不同法治宣传的需求,该服务点努力为企业提供“精准化、靠前式”普法服务,由企业下单,驻企调解室精准服务。
在企业现有橱窗,搭建固定宣传平台,利用企业内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文字、视频,制作宣传展板轮流在厂区人流量大的地方巡回展示;定期联合园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员工上下班交接时间段和人流量大的广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现场讲解法律知识、发放宣传读本、宣传小册子、宣传小礼品,播放宣传音像视频、展板展示,并由驻点律师坐班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现场解答员工法律疑惑;邀请行业专业人士或驻点律师定期开展法治授课,并现场解答法律疑问,提高管理人员依法管理水平和员工法治意识;建立法治微信群,定期推送最新普法宣传知识、视频,并在群里解答员工法律疑惑。
长沙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负责人坦言,越是经济活跃地区,越要重视司法行政工作;越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越要平时学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越是高质量发展,越要运用科技和法治手段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立足服务宗旨,创新“管家式”法律咨询模式
“有个同事向我借了6200元,只还了3200元,他离职后我找不到人,该怎么维权?”日前,蓝思科技员工李某前来该服务点咨询,驻点律师伍迪热情接待了他。
在了解情况后,伍迪发现,李某与同事未签借款协议,仅有微信转账记录,且同事离职后换了手机号,联系不到人,给维权带来很大难度。
伍迪将李某的遭遇向驻点负责人汇报后,该服务点立即组织召开联席会介入调解。企业人事部门向调解员提供借款人信息,调解员随即给借款人户口所在地司法机关发函,通过借款人家属联系到本人,在讲明相关法律条款并告知违约后果后,借款人及时将剩余借款还给了李某。
“我开始还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这笔钱真能追回,这个‘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点太实用了!”李某感慨道。
该服务点负责人介绍,针对园区员工、社区居民咨询的法律问题,由驻点律师、调解员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点创新“坐班”形式,实行“线上+线下”值班相结合,驻企工作室安排专人坐班接受咨询,并在社区、企业网络群提供线上咨询,24小时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对接待的法律问题均进行登记,确保件件有记录、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此外,实行首问负责制,规定首次接到员工或群众咨询的人员为责任人,责任人应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据统计,该公共法律服务点成立以来,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48起,开展专题法治宣传7场,累计接受法律咨询83起,矛盾有效化解率达到95%以上,基本做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