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讯(记者 罗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不想让地球变得越来越脏。”昨日上午,走进位于长沙县泉塘街道的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二年级学生张依晨将自己制作的手抄板粘贴在墙上,并和伙伴们交流环保心得。放眼望去,每个班级外的墙面上都贴着学生制作的“垃圾分类”主题手抄报。
贝壳、光碟、塑料管……这些毫无关联的物件通过组合,在湘郡学子的手里变为了一盏别出心裁的台灯;一个个红包纸折叠后变为大红灯笼;洗衣液瓶裁剪后变为造型独特的花瓶。除了生动的手抄报,学生们还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制成一个个特色工艺品。
“手抄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动手做工艺品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也能使垃圾分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废弃的垃圾变成一个个精美的物品,在义卖时效果很好,小物件有的很时尚。”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胡思介绍。
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工作仅是长沙县教育系统相关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今年,长沙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垃圾宣传教育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把六艺天骄幼儿园、泉星小学、特立中学、县职专定为试点单位,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宣传栏、宣传册、板报、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向教师、家长、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
记者在湘郡未来实验学校走了一圈,校园内干净整洁,地面上没有任何纸屑,按照四分类设置的垃圾桶醒目地摆放在大厅内。“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遍地开花。”长沙县城市管理局环卫部门综合科科长王璟莱说,现在垃圾分类工作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已经在有序推进,今年将全面铺开。
据介绍,目前县城管局环卫部门全力开展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推进大件垃圾、建筑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易腐垃圾的集中运输综合处理。今年将全面铺开“蓝屋”布点,着力打通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升级结合“区块链”,打造具有长沙县特色的“区块链+垃圾分类”蓝色体系。此外,环卫部门有序推进大件垃圾统一运输和资源化处理,拟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城区5个街道的大件垃圾的统一运输和资源化处理。
“我们将联合多部门,多渠道、多举措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县城管局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