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陈妙琼
通讯员 周幸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管理的执法者,如何保障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响应“城市管理提质年”工作目标,长沙县行政执法局迅速调整发展模式,打出一套城市管理提质的“组合拳”,切实改善城区人居环境。自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查获各类违法行为600余起,依法暂扣各类涉案经营工具近1000件,违规渣土运输车辆100余台。
网格化管理,为城市提质助力
“感谢你们,现在清扫保洁真的轻松多了。”4月30日下午5时许,在星沙街道龙喜路,60来岁的环卫工人刘大爷看到守点的执法人员就竖起大拇指,“以前垃圾要扫数十斗车、累得不行,现在整条路干净整洁了。”
今年1月份以来,为加强执法力度,改善城市环境,县行政执法局试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开元路、封刀岭、金甲坪3个社区试点,每个三级网格配备1至3名执法人员,执法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网格进行巡查,走上街头纠正违规行为,劝导门店文明经营。
为方便采集登记企事业单位、门店以及流动摊贩信息,实现执法痕迹化管理,执法局还开发并运行“协管通”APP,“以前对违章劝导了多次,等到队员离开,业主又是老样子,证据不能随时保存,而且录入费时费力;现在好了,证据全部上传,随时调取。”开元路执法队员在东一路巡查时候打开“协管通”APP录入门店业主的个人信息。目前,区域内门店及执法对象基础信息录入率为90%以上,为精准执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集中执法,保持高压态势
“老板,你这是违规店外经营行为,我们将依法暂扣经营工具,请你配合。”近日,执法队员在泉塘街道板桥社区中心街依法查处一起违规店外经营行为。
城市管理执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流动摊贩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夜宵市场火爆的时间多集中在晚上至凌晨,与“朝九晚五”存在时间差。今年以来,为提升城市品质,行政执法局成立了一支50人的集中执法小组,专门在“八小时”外下功夫,重点攻坚克难。
以前水利水电学院后门是一个夜宵市场,店外经营、乱摆乱放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虽然多次开展整治行动,但由于夜间时段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所以收效不明显。”2月份,执法局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治理分解表,明确了时间节点,由集中执法小组、镇街中队每天晚上8时至凌晨2时展开集中攻坚行动,“拔钉子”“祛痼疾”。目前,该处市容秩序明显改善,露天烧烤现象大幅减少。
除了流动摊贩与露天烧烤,渣土偷倒现象也是夜间执法的一个痛点。靠近市区的万家丽北路,市区过境渣土偷倒、乱倒现象频发。“司机开车过来,几分钟就倾倒完了一车渣土,但清理起来可能需要四五个小时,而且费用也是渣土司机工钱的好多倍。”执法人员介绍。
为此,执法局集中执法小组联合属地分局(中队),每晚8时至次日凌晨3时,在重点路段安排人员值守和机动巡查,严厉打击偷倒乱倒、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