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17年坚守点亮乡村孩子阅读梦

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81岁村民寻民强打造农家书屋,成为金井镇学生暑期好“趣”处

  •   走进农家书屋,81岁的寻民强正陪伴十几名孩子安静阅读。金井镇供图   走进农家书屋,81岁的寻民强正陪伴十几名孩子安静阅读。金井镇供图

      ◎星沙时报记者 吴杰

      “以前的我每天只知道看电视,视力下降了,现在有了寻老师的农家书屋,可以天天待在这里看书,成绩变好了,也爱上了阅读和思考……”7月的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蝉鸣声中混杂着孩童的读书声和欢笑声。这间由“湖南好人”寻民强打造的农家书屋,已连续十余年成为当地中小学生暑期学习、托管好“趣”处。

      走进寻民强的农家书屋,81岁的他正陪伴十几名孩子在安静阅读,院里的乒乓球桌传来清脆的击球声。“假期孩子多些,平时村民也来活动。”寻民强指着满墙的田园风光彩绘介绍。镇上为书屋粉刷的墙面上,“闲情可读书,无事可静坐”的标语,与院内15000余册藏书相映成趣。

      书架上,2000余篇读后感装订成册,记录着农家书屋17年的时光。其中一篇写道:“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我从借阅的书籍里找到了答案”——写这段话的杨春,如今已是执业律师。

      摩托送出的书香之路

      “2008年长沙县启动‘一村一书屋’时,全村连本课外书都难找。”寻民强清楚记得,当年村民买书需步行到镇上,再坐一个半小时车到县城。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是寻民强作为一名教师的心愿,作为金井镇“金牌合伙人”的一员,他一直积极参与村里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一处当地村民学习知识、享受阅读的乐土。

      为什么建农家书屋?在寻民强看来,是乡村教育的需要,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需要。2009年春,他腾出自家两间15平方米的屋子,用3000册藏书建起迷你书屋。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感受到图书室的好处,寻民强想了很多法子,广做宣传。当第一批孩子怯生生走进书屋时,他十分激动,“不白忙!”考虑到有残疾孩子行动不便、乡村孩子住得分散出行不方便不安全,家长们又忙于农作或在外打工,寻民强就坚持边建设书屋边开展摩托车送书上门活动,骑上摩托车,载着麻袋挨家送书,“摩托送书”一度成了金井镇田野间的独特风景。

      “想给孩子们多送些书。”寻民强笑道,2013年一场意外摔伤后,当时已近70岁的他做出一项惊人之举——报考驾照,因高龄老人学车困难重重,他先后遭三位教练拒收,最后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动力,终于说服教练接收自己,在6个月内考取了驾照,只为持续输送文化源泉,如今那辆载满书籍的小车,仍穿梭在蜿蜒的村路上。

      不打烊的暑期课堂

      “最开始就十几个人,到现在每年假期累计有上百人到书屋学习。”泛黄的暑期班名册里,藏着书屋的蜕变密码。

      如今的书屋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览室、报刊室、资料室及活动室窗明几净,设施齐全。寻民强组织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已成为乡村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暑假期间,很多大学生也在书屋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寻民强介绍,原来受益于农家书屋的许多学生也常会返回书屋志愿参与暑期辅导活动,传递爱心,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截至目前,农家书屋暑期公益读书班已免费辅导了蒲塘村及附近村庄的近千名中小学生,除了免费辅导外,寻民强还会交叉教授琴棋书画、文艺体育、文明礼貌、环境卫生和文化知识,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看书学习中来。

      “少年强则国家强。”寻民强常念叨梁启超的名言。17年来,寻民强始终发挥“金牌合伙人”作用,将教书育人的职责刻在心中,不论寒暑、从不放假,日复一日地精心打理好书屋。目前,书屋使用人次达5万人次,点亮了一批又一批偏远乡村孩子的读书梦。寻民强先后被评为“长沙好人”“湖南好人”,寻民强书屋被评为长沙市第一批“示范性农家书屋”。

      “只要还能动,书屋就不会关门。”寻民强说。在书声琅琅中,文化传承的种子已在金井镇的大地上茁壮发芽。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