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彭永礼
秋风渐爽,清晨的阳光洒进长沙县星沙街道开元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阅览区,72岁的退休党员廖国忠正专注读报。隔壁棋桌旁,传来其他几位老人的阵阵笑声。“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吃饭、活动方便,还有人陪着说话,心里踏实!”廖国忠笑着,说出了周边众多老人的心声。
面对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超三成的现状,开元路社区党组织主动作为,创新推行“党建+养老”服务模式,着力破解养老难题。“我们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配备无障碍和适老化设备,党组织全程监督指导,确保服务质量和公益性。”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在街道指导下,社区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原有设施,建成1个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构建起了“党组织牵头、党员示范、社会协同、老人受益”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党员先锋 温情守护暖民心
在开元路社区,一支由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的“银龄关爱志愿服务队”是服务老人的中坚力量。他们创新开展“党员爱心敲门”行动,建立“每日电话问候、每周上门探望、急事随到响应”的关爱机制。今年夏天的一个暴雨夜,王姓独居老人家中突然断电,打电话向社区求助,党员志愿者小彭冒雨赶到,为她及时更换保险丝恢复供电。类似这样的暖心服务,今年已累计提供300余人次,应急事件处理了10起,队伍也成为老人们信赖的“贴心人”。
这支红色队伍不仅守护安全,更传递知识与温暖。今年夏天,志愿者们精心组织防诈骗讲座,耐心讲解骗局手法,手把手教老人识别诈骗信息。“志愿者们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提高了防范意识。”居民张炳成说。
活动后,志愿者们还将防骗要点印制成大字版宣传单送到老人家中。“我们多跑一趟腿,老人就少操一份心。”党员志愿者小龙表示,老人们安心的笑容,就是最大的动力。这支红色服务队伍,让温暖的夕阳红更加绚丽多彩,折射出服务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内核。
暖心守望 多元服务乐银龄
社区养老服务重在贴心与细致。“工作人员比亲人还贴心!我感冒在家,小周不仅送药上门,还天天电话问候。”居民李月红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志愿者结对帮扶、24小时电话联系成了社区关爱的常态。
春季的“巧手生辉”手工活动、夏季的“银龄欢乐汇”便民服务日……随着服务形式不断创新,居民群众乐在其中。“有时候陪老人聊聊天、帮忙买点菜,就能给老人带来很大安慰。”开元路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社区正逐步建立完善的关爱体系,目标就是让每位居民乃至年老群体都能感受到社区温暖。
“在家门口享受这么多服务,真方便!”暑期,社区曾推出“银幕时光”活动,每周放映经典影片,晴朗的夜晚还举办户外电影晚会。“这种露天电影让我们找回年轻感觉,邻里也更亲近了。”居民刘顺华高兴地说。
资源协同 共建和美新家园
近年,长沙县总工会在辖区内的星邻·邻里服务中心设立驿站,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打造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急可如厕、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温馨港湾,切实让广大户外劳动者感受温暖。社区因地制宜,在此打造“星邻议事厅”,切实发挥社区片组邻“三长”的桥梁纽带作用,让“三长”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前不久,天星家园小区通过组长收集建议、邻长协调沟通、片长组织开展等程序,成功选举成立了小区居民自治委员会,帮助小区解决了水改等问题,大力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切实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难题,也密切了党群关系,畅通了基层治理末梢。
与医疗机构党组织共建,每月开展健康义诊;与周边商户合作,设立为老服务爱心站点……社区党组织积极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共同体。在完善设施的同时,新增多处无障碍通道、专用卫生间、休闲步道等。针对青少年的暑期托管、公益课堂等服务也同步推进,实现“一老一小”暖心服务全覆盖。
“养老服务既关乎民生福祉,也是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着力点。”星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和美星沙”品牌实践,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