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东晓 通讯员 杨洁莹) “水来了,水来了!”9日下午,看着流入干旱稻田里的清水,果园镇红花村的村民高兴地欢呼起来。从早上8时在桐仁桥水库开闸放水,到下午4时许,“救命水”跨越高桥、路口两个乡镇,流了8个小时,“走”了36.7公里,终于灌入干涸已久的稻田,滋润着焦渴的禾苗。
干旱40多天以来,果园镇共有1000余亩稻田面临绝收。此次紧急调水,禾苗喝上了及时水,有望使这千余亩受灾的水稻支撑至旱灾结束。据悉,此次调水范围跨度高桥、路口、果园三个乡镇,放水水渠长达36.7公里。这也是长沙县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联合多个乡镇,首次跨镇域大范围综合调度水资源。
1000多亩喊渴的水稻喝上及时水
9日下午4时许,果园镇金江村、红花村干涸的水渠里奔腾起浪花。只见一道道水浪沿着蜿蜒的水渠,化作众多支流,涌入田泥已经“过白”的稻田,哗哗的水流声格外令人喜悦。
“这是及时水、救命水。”红花村小坝组村民芦跃辉掩饰不住激动地心情告诉记者,“家里3亩多水稻,已经有一二十天没水。”他说,不少禾苗都已经枯红,而现在正是水稻抽穗的时机,再不入水将面临绝收。
“现在及时给田里补了水,水稻应该可以正常抽穗,如果后期还能迎来一些降雨,挺过这个旱季应该不成问题。”芦跃辉欣喜地说。
“救命水”从高桥镇调到果园镇
到达红花村和金江村的这些“救命水”来得非常不容易。为了灌溉到这1000多亩地,它已经奔跑了8个小时,“走”了30多公里路。
据介绍,连续高温缺雨以来,果园镇金江、红花两村在抗旱前期已经用完了山塘水坝不多的库容,已无水可调。远在高桥镇的桐仁桥水库至果园镇的金江、红花两村有一条36.7公里的防汛泄洪渠,从桐仁桥水库调水可行。
果园镇党委政府与县防指、高桥、路口镇协调,在综合考虑各镇街旱情的情况下,于8月9日上午8时起至10日8时,桐仁桥水库向果园镇方向开闸放水24个小时。
“我们的田离水库近,先给你们用”
36.7公里的水渠沿线是不少同样遭受旱情缺水的稻田,但对于水库放水过境,沿线群众表示理解与支持。“我们的田离水库近一点,调水方便,先给你们用。”路口镇马家冲村段一位村民这样说。
9日晚8时,坚守在水渠沿线排查的果园镇党委书记李勇告诉记者,30多公里的放水水渠,就怕中间有堵塞和漏水地段,致宝贵的“救命水”外流损耗,果园镇镇村干部在水渠沿线24小时巡查值守,不少水渠沿线群众也帮助将水渠杂物清除和排查沿线漏水地段,确保了救灾水的顺利到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