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讯(记者 陆继华 通讯员 余荣荣)“以前只知道扫一扫二维码可以收付款、加好友,没想到扫一下二维码,还能让我这个十多年流动党员重新找到‘家’,要为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点个赞。”昨日,家住长沙县星沙街道大西冲社区的封玉嫦开心地对记者说。
封玉嫦所说的“扫二维码找‘家’”,是县委组织部开发的一款信息采集微信小程序,该程序能有效解决流动党员信息采集难度大的问题。流动党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提交到后台数据库,由县委组织部将数据分类,把采集到的流动党员信息按属地原则反馈给各街道社区,再由街道社区主动对接,上门了解流动党员的情况并提供相应服务与帮助,帮助其尽早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
封玉嫦是永州市蓝山县人,2007年读大学时入的党。2008年,她大学毕业把党组织关系和人事档案转回老家后,来到长沙县开始创业。由于路途遥远、工作繁忙,封玉嫦每年很少回去参加党组织生活及其他党员活动,党费均由家人代交,“10年了,我的党员身份逐渐模糊,在星沙也很少向人提起我是一名党员。”
5月10日,封玉嫦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流动党员信息采集二维码,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码填报并提交了基本信息。5月12日,大西冲社区收到县委组织部转来的信息后,立即派工作人员上门详细采集信息,告诉她社区可提供的各项服务,并确定一名社区党员和她结对联系,及时提醒她参加组织生活和各项党员活动。面对突如其来的党组织关怀,封玉嫦有些意外和感动,“我会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党员。”
“这个微信采集小程序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流动党员只需扫码输入基本信息,再由党建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后续服务,这样流动党员可以尽快找到组织。”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有460名党员“扫码报到”,其中122名党员已全部纳入居住地社区管理。
今年是城市基层党建年,长沙县以大数据思维创新党建管理,把加强流动党员摸底排查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紧抓实,切实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提高了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此外,长沙县正在探索“党建+旅游”模式,与县旅游局、电信运营商合作,向外地来长沙县的人员发送落地提醒短信,提示流动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