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36名高中生当导师 带领初中生玩转营地

长沙县七中学生志愿者组织干杉中学134名学生开展公益营地活动

      星沙时报讯(记者 潘东晓)“欢迎进入夏日狂欢之干杉CAMP!”6月11日上午,随着长沙县七中营地社社长、致远5班学生朱佳俊的声音响起,干杉中学初一年级134名学生将体验到流行于欧美国家精英教育中的营地教育。他们将在县七中“导师”们的带领下,正式开展一场为期两天的营地活动,锻炼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营地教育走进农村中学

      营地教育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集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体验式教育。营地教育在中国算是一个新兴事物,在欧美国家方兴未艾。

      长沙县七中营地指导老师陈灿告诉记者,营地教育起源于1861年,当年华盛顿地区一所学校的校长费雷德里克带领全校师生进行一场为期两周的远征,学生和老师们一起远足、露营、划船、钓鱼、打猎。

      营地教育发展到现在,据美国营地协会(ACA)统计,美国有1.2万多个营地,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生。世界营地协会(ICF)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澳大利亚是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国家,营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日本有3500多个营地,每年超过300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营地教育活动。

      为什么国外如此重视营地教育呢?陈灿介绍,因为好的营地体验可以发展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社交能力、自主能力、领导才能,还可以培养青少年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品质。

      发现自己在团队中作用

      “我们是小猪佩奇队,我们的口号是‘东风吹战鼓擂,小猪佩奇怕过谁’。”简单的开营仪式后,县七中的志愿者们将干杉中学的三个班级、134名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迅速开展团建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迅速破冰,取好队名、制作队旗、想好队歌和口号,随后进行展示,拉开了营地活动的序幕。

      “很好玩,我们成立了一个团队,然后人人都为这个团队作战。”干杉中学214班的胡鑫哲告诉记者,“每一个游戏或者挑战,都需要每一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甚至是奉献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例如,在‘人类进化’的游戏中,我想牺牲自己帮助我们的队伍获得成功,虽然最后失败了,可是我赢得了团队的尊重,感受到付出的快乐!”胡鑫哲说。

      营地教育开展不到一天时间,干杉中学校长封善刚就观察到了学生们的变化,“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积极展现自我,并通过参与和反思,发现他们自己在团队当中的价值。”

      导师均由高一学生担任

      在干杉CAMP中,12个小队的导师们要带领团队、组织活动、鼓舞队员、发展队员的能力,对于导师的要求很高。导师都是老师吗?不是,他们都是县七中高一的学生。记者了解到,此次干杉CAMP活动由县七中高一致远五班的36名学生策划、组织。

      “去年刚进入高一的时候,我们进入了七中的悦读致远教改班。悦读致远教改班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营地教育,我们在营地教育中成长、发展,逐渐由学员向导师转变。”致远五班的柳如冰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营地教育受益,现在要利用营地教育服务更多学生。”据了解。长沙县七中创造性地将营地教育引入校园,与学校教育深度结合,开拓了低成本的教育创新模式,让普通学校的广大师生在校园内就能享受到营地教育的美好。去年6月,也是利用放假时间,七中营地社45名学生志愿者为黄兴中学500多名初一学生提供了为期一周的营地体验服务。

      “此次活动也是对学生能否成为合格小导师的一次检验。”陈灿说,一名优秀的营地导师要具备耐心、公平、幽默感、自控、诚实、热情等诸多特质,致远班的学生们正在实践中逐渐拥有和具备这些特质。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