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罗展
“紫薇花期可达4个月,花色鲜红,俨如一团火球,是市场上畅销的绿化苗木。”走进长沙县明娟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仿佛走进了一个大公园,樟树、桂花树等长势喜人,茶花球、红叶石楠等品种造型别致。
上世纪90年代,家住长沙县黄兴镇仙人市村的易利娟和丈夫承包了当地荒山。开山种树,引种、迁苗、插苗,从当年的几十亩林场,到如今的几百亩苗木基地,易利娟家的花草树木从山间地头搬到办公室、工厂、小区,进而畅销全国各地,成为美化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元素。“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在基地里,易利娟欣喜地看着一棵棵大树被装车移送到星沙城区栽种,“主要还是得益于政府一直以来重视生态环境、注重绿色发展。”
1976年,长沙县被列为全省用材林、油茶林基地县之一,全县进一步掀起规模造林高潮。至1980年,长沙县年均造林近4万亩,基本完成基地规模造林任务。1990年,全县荒山基本绿化。1991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部、人事部授予长沙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如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长沙县,无论是乡间小镇还是星沙城区,市民都能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城市绿化大变样,绿化造林在全县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一幅绚丽多姿的绿色画卷徐徐展开。百姓看到的不仅仅是园林绿化的量变,也享受着生活的质变。
经营之变
花卉苗木生产壮大,实现产业化
近日,记者走进易利娟的苗木基地,攀扎、修剪……,这位手艺人正沉浸在一座座盆景的小世界里。
在易利娟的记忆里,小时候常跟着父母到山上种树,大片荒坡秃岭开垦后种上绿色树木,“我从小就生活在绿色王国中。”
1981年至1983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全县分期分批完成了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将72.49%的山林划归农户经营管理,并从1981年起贯彻实施《森林法》,而易利娟的父辈们从那个时候开始纷纷在自留山大量种树。
1984年,县委、县政府制订《长沙县振兴林业规划》,坚持“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生产方针,加强对规范造林、科学防治、依法治林的领导。
在政策的鼓励下,易利娟和家人们不断加大树木种植力度,将树木从山地种植到农田里。
2003年的一天,易利娟和朋友闲谈,朋友有心点拨道:“我们老一辈只是守着这绿水青山,没把它们变成金山银山,其实这里致富机会多着呢!你这么喜欢捣弄苗木,不如尝试把苗木做大做强。”
原来,当时省政府提出打造百里花卉苗木走廊。一条从浏阳镇头镇到柏加镇再到黄兴镇与跳马镇的花卉苗木大通道由此形成。在此期间,柏加、黄兴等地的花卉苗木合作社不断涌现。正是在这波浪潮中,易利娟和丈夫听从朋友的建议,一边花时间学习苗木养护,一边注册成立了微小企业——长沙县明娟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很快,这家小企业走上了一条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年营业收入达百万元。
黄兴镇靠近柏加镇,那里种植花木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镇90%的农民就种起了花木。“如今我们承包了大片农田种植苗木,周边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深谙园林绿化行业之道的易利娟和家人,不断壮大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并通过多个省市的园林绿化外拓分公司销售苗木,带动当地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产销对接。蛋糕大起来,受益的农户越来越多。近年来,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年销售花木金额达千万元以上。
品质之变
城区绿化多样化,一年四季花色不重样
长沙县地处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古树名木资源以樟树为主。“以前主要种香樟、桂花、茶花、水杉这些树种,以常绿为主。现在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新品种,而且更看重色彩多变。”易利娟说,如今基地里种满了各类名木树种。
外销树木中的一大批逐渐移栽到了星沙城区的大街小巷。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绿化理念不断加强,2004年长沙县园林管理局成立(前身为长沙县园林绿化管理所,2013年更此名隶属长沙县城市管理局二级机构),负责长沙县城区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维护监督管理和城区公园、公共绿地建设管理及城区各单位围墙以外绿化行政审批,以及全县园林绿化业务指导等工作。
一批批园林绿化者们,在星沙城区的土地上播撒绿色种子。特立公园、星沙文化公园、星沙中心广场等一批批公园、绿地先后建立。
“以前我感觉星沙城区的绿化很单一,品种不多,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兴镇人王革平在园林绿化行业工作近10年,他所在的园林绿化公司主要负责星沙大道、锦绣路等路段园林绿化的维护。在他看来,以前红绿灯前的渠化岛仅有一些龙柏、洒金柏、杜鹃、草皮等,现在这些地方全都换上了鲜花,一年四季花色不重样。
短短几年,星沙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单一到多样、从荒芜到茂盛、从零星点缀到满眼皆绿的嬗变。一个个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人行道绿化带经历华丽蝶变,见证着城市的巨变。如今,市民推窗见绿,家门口便可享受绿色福利。
星沙的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味。据介绍,2014年长沙县全年新增绿地面积约67.4公顷,2015年全年新增绿地面积约85.35公顷,2016年全年新增绿地面积约93.7公顷。2017年,星沙城区绿地面积增加70余公顷,新建和改建湘郡、中南等6个公园、5条林荫道路、8个林荫广场;改善16个社区人居环境。人民东路绿化被评为全省示范工程,万家丽北路绿化荣获省级优良工程奖,泉塘公园荣获市两型园林示范奖,星沙大道首条标准绿道、林荫停车场、林荫广场等被评选为市示范性绿化项目。
理念之变
一草一木精心挑选,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星沙住了14年的常德人杨绿化,如今已经退休。他每天拿着相机在大街小巷捕捉美丽瞬间,用普通人的视野记录着长沙县的点滴变化,“当时来到星沙就觉得这里环境好、空气好,于是毅然选择在这里居住,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很正确。”
“公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经过细心挑选培植的,满足城市绿带空间休憩、运动功能,方便游客使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宜居环境带来的愉悦。”长沙县城市管理局园林部门负责人张杰说,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品质不断提高,出门见绿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漫步在特立公园、生态公园、东八线电力走廊公共绿地,市民们会发现,这些公园里的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老人、青年人、儿童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娱乐场所。
“所有大型公园均以一种模拟自然的生态景观呈现,这种景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张杰说,如今的园林绿化不仅是简单的栽种,更多的是在特色亮点上做文章,不断创新理念,让城市融入自然、让自然涵养城市。
通过多年的造林绿化,绿色成了长沙县耀眼的底色。在这里,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茵蔽日,秋季瓜果飘香,冬季雪映蓝天。徜徉于长沙县大地,入眼处,道道山梁披绿装,草茂林丰,郁郁葱葱。绿化使长沙县人的心灵得到了升华,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1991年全国大事件
2月7日至11日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企业工作会议,研究增强企业活力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以促使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月25日至3月1日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经济体制改革“八五”纲要和十年规划》及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要点。
7月1日
中共中央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
12月15日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1年长沙县大事件
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农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商业部授予的“科技支农先进单位”称号。
县乡镇企业名列全省乡镇企业五强县(市)之首。
农业部、财政部授予长沙县“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先进县”称号。
全县计划免疫工作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被评为全国计划免疫先进县。
2月6日
果园乡交通机械厂晋升为全市乡镇企业首家国家二级企业。
3月12日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部和劳动人事部授予长沙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5月
全县教育工作在全省督导评估中名列第一。
10月
国家教委授予双江乡农科教中心“全国农村成人学校先进单位”称号。
12月16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视察县职业中专学校、高桥卫生院和高桥中学。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