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长沙县将直接面向群众个人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镇(街道)、村(社区)办理,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星沙时报记者 刘丹青

      “就近办”指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通过服务窗口前移、网络信息平台延伸、基层干部帮办代办等形式,长沙县将直接面向群众个人的288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镇(街道)、村(社区)办理,着力打造为民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办事。

      自今年4月以来,长沙县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已有99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事项总数96%。同时,长沙县各镇街也持续完善便民服务中心,下放前移的审批服务事项均入驻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力争实现群众和企业现场办理时尽量只找一个窗口、只跑一次;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举措,实现集成服务、让群众一次办成事。

      长沙县将群众办事“只进一个厅”贯彻到基层

      目前,长沙县各镇街的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已全部升级完成。“便民服务中心是由原来的政务服务中心升级而成。原来的乡镇政务服务提供方式是‘能在大厅即办的及时办好,不能办的请群众去业务部门咨询办理’。”县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升级之后,业务部门成为服务运作的后台,便民服务中心则成为中枢和前台,兼具咨询、即办、联办、帮代办等功能,是企业和群众的政务服务主体。企业和群众只需到前台,就能办理各项业务。

      同时,县内各镇街均将下放前移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公示和宣传,并积极对接县直部门进行业务培训。金井镇、江背镇、果园镇、路口镇等单位通过微信、手册等渠道对“就近办”事项目录及办事指南进行广泛宣传;湘龙街道还在商场、小区、交叉路口等人流密集处公示“就近办”服务事项,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事项、地点、流程;泉塘街道对下放事项实施流程再造,新增下放社区事项30项;安沙镇、高桥镇、江背镇、星沙街道等单位主动在政务大厅增加了直补一卡通信息修改、摩托车驾驶证办证、交通违章处理等公共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办事;星沙街道和榔梨街道利用网格化工作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

      在窗口设置方面,长沙县将群众办事“只进一个厅”贯彻到基层,就近办各事项,除公安派出所仍按原模式开展审批服务外,其余部门下放前移的审批服务事项均入驻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镇街均探索设置了综合窗口,有的是将市监、国土、农林等新下放前移权限部门的事项纳入一个窗口受理,有的是将全部事项纳入同一窗口受理,提高服务效能。其中,湘龙街道率先在社区实行“岗岗通”改革,并高效运行。

      此外,长沙县正在全面推广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9月底在全市率先完成4608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的平台录入工作,10月底实现918项依申请类事项100%网上可办。长沙县不断推进基层工程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截至11月14日,在基层工作平台上办件量为1445件,排全市第一;不断整合各部门自建审批平台,加快与各级业务系统对接融合,统一管理机制和评估标准,为群众提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贴心服务,奋力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目标。

      星沙街道借助“平台+网格”,服务跑出“星速度”

      从8月“最多跑一次”就近办改革工作正式在镇街落地至今,星沙街道汇编了《长沙县星沙街道便民服务指南》,新开通了3条办理、咨询渠道,实现293个服务事项可在线查询、就近办理,共办理审批、帮代办事项4056件,使全街道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形成合力,建立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管理模式,全面实现了“四个一”建设,大幅度缩短了群众等候时间,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星沙街道以网格化为平台,梳理便民事项、街道自审批事项进网格,加快响应和处置,简化办事流程,让线下工作人员跑腿、线上数据跑路,实现上报、分流、签收、处置、核实、结案“六步闭环”流程管理,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随时可查询。从7月31日试运行广告招牌户外活动网上审批到现在,星沙街道已在网格化系统线上受理临时广告审批和户外广告设置申请逾百例,真正实现了“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

      同时,星沙街道打造“1+1+17+N”模式,即在1个县政务中心、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17个便民服务站的站点服务基础上,将200余名网格员下沉到网格,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将工作模式由“群众找上门”向“服务送上门”转变,为残疾人、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的上门服务,通过“零距离”帮代服务“代跑”办理,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安沙镇组建帮代服务站,470名干部“上门服务”

      目前,安沙镇组建移动帮代服务站,实现“上门服务”。安沙镇新组建的移动帮代服务站具有完善的帮代体系和专业化的工作队,可以为做好帮代工作提供保障。目前,帮代服务站有注册成员470名,其中联村干部83名、村干部65名、组干部322名,且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同时,借助“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进行企业帮代办服务,帮代服务站基本实现了“上门服务”。

      此外,安沙镇组建专业化机构,实现专业化管理。安沙镇便民服务中心配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主任1名、成员4名,皆为专职的专业化干部,不参与联村、精准扶贫等工作,每一位都可以独自受理业务、衔接转办业务,彻底突破了原先“一旦 出现工作人员不在岗导致其他人无法办理业务”的限制,为实施“最多跑一次”奠定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安沙镇还相对应地成立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管理机制,并落实专人负责。

      “比如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改革前,群众需要到星沙的星安市监所办理,最少也得跑两趟,加上路程远且交通不便,给办事群众带来诸多不便。要是资料不齐或不合规,群众还得来回跑三四趟,极大地影响群众的办事体验。”安沙镇党委副书记涂开来介绍,现在群众只需要把资料交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委托帮代人员办理,就可以等着营业执照送上门。

      相关链接

      湘龙街道中南社区试点“岗岗通”

      湘龙街道中南社区作为全省最大的汽车综合市场所在地,常住及从业人口超8万人。综合开放性市场的特性决定着社区相关矛盾纠纷症结复杂,如何读懂每个矛盾问题背后包含的民意诉求,仅靠单一的条线工作模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起强有力的群众基础,中南社区率先在全县试点实行“岗岗通”政务服务模式,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中南社区自今年3月开始实施“岗岗通”政务服务新模式,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无差异”窗口,通过统一受理、按责分办、集中处理,实现集成服务。通过建立“一窗受理”平台,在一个窗口审批办理多项业务,促进各项业务协同高效办理,实现标准化服务。将原来的12个专类窗口压缩为3个综合窗口,确保每个社区专干都可受理多个不同申请事项,承担所有公共事务工作的日常宣传解释及相关证件、证明的办结及受理。将精简出来的社区工作人员投入到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拆违控违等一线重难点工作中去,在自己的网格区域内搭建与门店、物业、保洁、执法等力量的沟通渠道,形成与居民诉求反馈联动机制,真正做到网格有人、人能办网格事。

    果园镇融入传统优势打造服务平台

      果园镇利用传统优势,搭建“群众线上点单”“干部线下服务”的党员O2O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代办群众事项,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目前全镇有150多个O2O群、民生快递员148名、代办员7名。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民生快递员逐级递交,村级代办员再将处理不了的问题上报,党建服务中心再进行派单完成闭环处理。截至目前,群众已点单近千件事项,90%均已得到妥善处理。

      同时,果园镇利用“双联”走访平台的“联户惠民、联企强镇”走访机制,79个走访组实现村组全覆盖,深入推进干部上门服务,要求各联点干部“既代言又代办”,形成服务主动、管理联动、干群互动的良好氛围,变“群众跑”为“党员跑”,以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更便民的方式和形象,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第一轮走访收集的320个问题已有95%得到妥善解决。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