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正月去姑姑家拜年,吃过饭后,我帮姑姑洗碗,她见我打开水龙头,用流水洗碗,便把一个小盆递给我,说:“用这个接水洗。”我笑着说:“洗几个碗浪费不了多少水,姑姑也太节约了。”姑姑说:“热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你忘了小时候没有自来水的日子?”尘封了几十年的记忆,一下子被姑姑打开,当年挑水的日子,浮现在眼前。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水缸,每天清晨开门第一件事便是去水井挑水,将水缸挑满。我家也不例外。我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挑水的重担便落在了我稚嫩的肩上。
每天天刚蒙蒙亮,弟弟妹妹还在睡梦中,我就已挑着父亲给我定制的小木制水桶,去离家500米外的水井边挑水。尽管我去得早,水井边还是排满了前来挑水的乡亲,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那时候的孩子不娇气,无论挑水的孩子年龄多小,大家都不会觉得稀奇。
挑水看似简单,一根扁担,两只水桶,却是个既需要力气也需要技巧的活。这得慢慢摸索。为了挑满一缸水,我一天要跑无数趟,肩膀都磨痛了。
天晴还好点,我最怕下雨。下雨天路滑,从家到水井边是下坡路,回来时是上坡,一走一滑,很是费劲。如果雨大,水井边全是泥泞,还要担心人和水桶掉到水井里。干旱也不好,干旱的时候够不着水井里的水,得趴在水井边沿上,探身下去打水,打一桶水上来,一不小心水桶就可能掉到井中。
我的桶就曾掉进水井,好在我“见多识广”,见过别人从水井中捞水桶,便学他们的样子,趁水桶内没有灌进水,没有沉入井底,赶紧拿起扁担,用扁担一端的勾子将水桶勾了上来,虽然费了不少力气,好在桶勾上来了。掉过一次后,长了记性,再挑水,就谨慎多了。
那时候,我最喜欢家中来亲戚,特别是男亲戚,因为他们只要看到我家水缸里的水不够,就会主动挑水,直到将缸挑满。这好像成了一种传统,平时我们去看望五保户,第一件事就是先帮五保户将水缸挑满。
我10岁的时候,不仅负责家中用水问题,还要负责菜地和农作物的浇灌。我印象最深的是贮麻地,那年贮麻价格上涨得欢,母亲一下子栽了8亩贮麻,每天都要挑水浇灌。因为得赶在太阳火辣前将地浇灌好,我每天四点就起床挑水浇灌贮麻地,贮麻长势很好,那年的贮麻给家中增加不少收入。
现在,我早已在城市居住,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哗”流出来,足不出户,也有水用。但我不能现在过上了安逸美好的生活,就忘记以前的艰辛。姑姑说得对,我应该在用自来水的日子,想起以前长年累月挑水的艰辛,居安思危,懂得节约。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