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用心一处 不知时日

      ◎杨英

      开栏语:人生如舟,时光如水。顺流,胜似闲庭信步;逆流,秉执初心有为。上善若水,从善如流,修心若水,如舟而行。或行色匆匆,或安然闲适,如水的心境,照见彼此,都是和谐共生的真实模样。今起,本报推出“如舟絮语”专栏,在作家笔下感悟心灵呓语、人生哲思,与美好幸福同行。



      杨英,字仕英,号如舟,棠坡书屋主人,长沙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学员。现任长沙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碧湖诗社理事。

      早上醒来,还在暖暖的被子里,头上感觉冷嗖嗖的,我不禁嘟哝了句:“不想去上班。”“好,今天就不去。”家里先生接话。说完,他已走出房门。他总比我早起,更有出息,这样的细节,不容忽视。心想,他怎么回答这么爽快,也不做下我思想工作。诧异中打开手机看,原来今天是星期天,我不禁偷着乐了。

      小日子过得不知时日,真乐也。不知时日,是昨晚看书,一心一意的缘故,没关心闲事,包括时日。困了,就睡了;睡了,又醒来了,竟不知时日了。动人爱情婚姻,千古佳话,至少当时此境,莫不是用心一处,不知时日,才经典流传。治学修身,亦同理。

      著名教育家钱穆先生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誉为“一代儒宗”“国学大师”。他在北大讲通史课,每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他对问题往往反复引申,广征博引,使大家惊异于其知识的渊博,殊不知,达到如此讲课效果,实源于其治学严谨。他在云南岩泉寺撰写《国史大纲》期间,陈寅恪来山中相访,在岩泉寺住了一个晚上。陈寅恪说:“如此寂静之境,诚所难遇,兄在此写作真大佳事。然使我一人住此,非得神经病不可。”还有同事到岩泉寺时也有此问:“君一人独居,能耐得住这寂寞吗?”钱穆的回答是:“居此正好一心写吾书,寂寞不耐也得耐。”在钱穆看来,只有做到以下两件事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即中国人不但具有民族认同的胸襟,并且具有为之奋斗的意愿。为中国文化招魂续命,成为他一生的学问宗主和志业所在。除了讲课,其他时间,自觉入不知时日之境,自愿牺牲为中国文化献身。

      人活单纯,少欲求,专攻一事,忘我境界,会不知时日,实入心灵自由散漫又归一之境。业余生活,能拒绝不喜欢的事,只做喜欢的事,可得幸福,也不知时日。

      周末,我也会客,生为人,断不会与人世隔离。据科学统计,人的一生最大限度与你联系的也就2700多人,经常互动的不过百人几十人。相交成好友,古人老早就发出了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能有三五好友,便是难得。幸福基因的密码,是与周围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并不是周围的人越多越好。如果不和谐,带来的却是纷扰争斗,闹心揪心伤心。交友也要用心一处,这一处,是相互欣赏长处;这一处,是相互悦纳短处。心有所往,心有所知,心有所吸,便会是不知时日,友谊长存,那便是一深层次境界了。

      回归到单纯,减少贪求的欲望,减少名利上的链接。知世故不世故,弥漫天真,与趣味相投之人,愉悦交心、探讨,不知天昏地暗,风雨飘然过去,有暗香浮动盈怀,又不知时日了。

      文友彩霞,携仙客来和红稚花来,她正是娇艳盛开日,却是访我时,一边在她身上看到青春活力,感受室内生春,一边共赏描绘仙客来的古诗词:“兔耳樱唇望月开,清风拂院扫尘埃。韶音渐起莲花落,一领霞衣仙客来。”这诗含了彩霞人名,这花是仙客来,代表她来。什么人是仙客?熟人中有很多熟客,少仙客。仙客应是心相吸,灵魂上让人飘飘欲仙的人。既是客,又有一定的距离。不管男女,距离产生美感,温謦温润可人,怡情养性,心生愉悦。再赏红稚儿花,肉嘟嘟,粉呆呆,原是沙漠的臣民,现是我家的宾客,相互欣赏。在明媚的阳光中,找一个小的角落,一起发呆。这明媚的阳光,不在别处,不在外面,在彼此的心里,在悄悄照见的小小角落里。

      这么傻傻地想,送花人,受花者,都活在诗心童心的境界了。超越时空的这种心态,经年人事,当你老了,白发苍苍回味,人生若如初见,多么美妙,更不知时日了。

      阳光明媚,正在餐桌旁看《幸福街》一书。桌上有牛奶,品牌国产货,面包已吃,牛奶有剩,还有藏民义卖时爱人买下赠我的银梳,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茶杯。过去物质贫穷,不乏精神高尚、高贵,眼前,物质、精神俱佳。周末不用加班,有假可休,有享闲适,是文明与进步,想起父母祖先付出不易,心有感激。天地再广阔,不能尽享人间美色,天下宴席,终需择其一,专攻有术,用情至深。人生不可过度消磨放纵,外求人气,麻痹、陶醉自我。不知时日者,多炼意志、精气神,坚持立德立言,越努力,越能直抵灵魂幸福深处……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