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纪录片《我的青春在项目》③|在长沙深处钻地打洞

为了落实省委、市委“产业项目建设年”的部署,今年以来,长沙县全力以赴抓实产业项目,围绕省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市22条产业链建设,加快项目建设。一大批年轻人在项目建设现场干事创业、挥洒青春。

  5月10日起,掌上星沙推出大型新闻纪录片《我的青春在项目》,把镜头聚焦奋战在长沙县各个领域和行业的有为青年,分享他们在项目建设中的奋斗故事,诠释当代青年对于“青春”的真正定义。

  第三期节目,我们采访了湖南长沙地铁3号线14标项目书记邹世涛

星沙时报5月29日讯(记者 姜国 陈妙琼)从空中俯瞰,东西向的开元路与南北向的星沙大道在长沙县城区画出一个巨大的十字,两条干道交会处,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是星沙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从这里沿开元路向西,途经湘绣城、中南汽车世界、月湖公园等城市坐标,联通长沙市开福区。这是长沙县“进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与普通市民驾车出行不同,这几年来,邹世涛是穿行在长沙的地下,钻地打洞,向前掘进。

邹世涛今年32岁,是长沙地铁3号线14标项目书记。2009年,从辽宁科技学院工程机械专业毕业后,他从老家大连来到长沙地铁建设项目,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长沙地铁从1、2号线的“十”字交通,逐步发展为3、4、5号线相继建设的“米”字网络。邹世涛也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为项目上所有人依赖的“定海神针”。

图为长沙地铁3号线14标段施工现场。均为彭家瑞 摄

邹世涛所在的地铁3号线14标段负责2个双向盾构区间,月湖公园北站—湘龙站和湘龙站—星沙站,工程造价3.2亿元。项目有多个难点,尤其是需要下穿运行中的武广高铁浏阳河隧道,这属于一级风险工程,出不得丁点差错。

“涛哥,快来!盾构机推不动了!”昨日,在指挥部接受采访时,邹世涛接到来自调度员胡进的电话,不得不中断采访,赶往施工现场。

来到星沙站工地,邹世涛钻进调度室。分析监测数据发现,盾构机掘进推力越来越大,掘进速度却越来越小。什么原因?他一时无解。转身一路小跑,他来到地下十余米的盾构区间。

盾构机“停车”了,年轻的驾驶员正在焦急等待支援。地下的空间幽闭而闷热,邹世涛努力让自己的大脑飞速转动。他抬头看了看四周的土层,从地上抓一把土捻了捻,渣土温度明显升高。答案有了——渣土温度越来越高,就像烧砖一样,土质会越来越硬,最终导致盾构机推进乏力。当务之急,必须恢复盾构机土体改良系统。

“调整参数,加水加泡沫,稀释土质!”邹世涛略显嘶哑的指令,扭转了慌乱的局面,调整了数值后的盾构机,恢复到最佳状态,带着雄浑的低吼声继续向前掘进。看到一切运转正常,再在隧道里来回巡查半个小时,邹世涛才回到地面,继续接受采访。

图为邹世涛(中)带领团队到现场商讨下穿高铁方案。

这样的救急电话经常响起。

2年前,开往星沙的地铁3号线刚启动建设不久。邹世涛的妻子在大连生二胎,他特意请了长假,本打算在医院好好陪陪母子俩。不料,孩子出生第二天,一个电话从长沙打来:项目进展遇到难关,盾构机到达地层复杂,如果强行掘进,将有塌方危险。容不得犹豫,邹世涛带着歉意,亲吻了妻儿后,买了最近时间的机票。当天下午5时飞抵长沙,6时召开会议确定方案,连夜进行方案调整,总算于次日早上7时,让盾构机顺利到达指定位置。

图为邹世涛召开长沙地铁3号线14标下穿高铁方案研讨会。

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紧要关头冲在最前面。

上个月,地铁3号线开始下穿京港高铁浏阳河隧道。作为全国最繁忙的客运线路,京港高铁平均每3到4分钟就有列车高速驶过。穿越正在运营中的高铁,既要确保高铁轨道“零隆起”,还必须将沉降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就需要有人时刻盯着数据,及时修正,确保无误差。在完成穿越的紧要关头,邹世涛在隧道里连续待了30多个小时,不断指导盾构施工,来回现场协调,确保了国内首次地铁盾构下穿运营中的高铁隧道施工宣告成功。

“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邹世涛平时喜欢听歌,他觉得李健的这首“异乡人”尤其契合自己的心境:“十年青春都交给了长沙地铁,早就把长沙当作了第二故乡。”确实,正在建设中的长沙地铁也正值青春。邹世涛目前所在的地铁3号线,在长沙县境内的6座车站和5个盾构区间,已完成5个车站主体建设和3个盾构区间双向贯通,其他部分正铆足劲向前冲,奔向长沙县的全面“地铁时代”。


监制丨刘韶林

策划丨姜国 邓芷欣

摄影丨彭家瑞 李文尧

后期制作丨彭家瑞

【作者:姜国 陈妙琼】 【编辑:何岚】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我的青春在项目 我的青春在项目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