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长沙县一中:四园建设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文/蒋云侠

  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校园,获评长沙市科技特色校,“高中生生涯指导”获长沙市友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健美操项目获省级一等奖、书画比赛多人获市级一等奖……在长沙县第一中学2020年年度总结里,记者看到了一连串可喜的汇报成绩。

  成绩的背后是实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长沙县一中以“学生发展,创新发展,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为工作思路,潜心于以“生态校园、幸福家园、魅力学园、活力智园”四园建设为载体的高品质学校建设,团结带领全校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教育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生态校园” 浸润学生品格

  隆冬时节,走进长沙县一中,绿意散落学校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的花卉树木点缀着校园,令人赏心悦目。享受着生态校园带来的愉悦,高二年级1903班学生粟颖说:“这些景色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生态’既是自然状态化呈现,也是师生发展状态的呈现。”长沙县一中校长柳国强介绍,学校一直致力于校园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将生态环保与文明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一系列的校园课程和活动引导师生建生态校园,扬文明风帆。

  提升文化品质。2020年,学校新建致远楼、篮球场、停车坪,整修教工宿舍,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学校全部更换教室一体机,建设校园宣传系统,更新高三学生桌椅和书柜,改厕装空调,学校硬件面目一新。

  厚植师德情操。为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每月一次培训,让身边的故事启迪教育情怀,形成县一中教师特有的“团结、负责、创新、守望、温润、修行”文化价值观;制订《长沙县一中师德建设三年规划》,全面启动新一轮师德建设;举办教师节表彰会,推选师德典型,表彰优秀教师和集体。

  强化人本意识。以新高考为契机,根据校情“选课走班”,实施分层教学,高位引领学生发展;开展“高中生行为文化研究”,着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施多元评价,采取“以入口量出口”方式评价师生,做实做优综合素质评价,促师生有效发展。

  “幸福家园”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什么是幸福家园?对于这个问题,柳国强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那就是“意义+快乐+智慧=幸福”。

  “能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只有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才能提升人生的意义、体验人生的快乐、增长人生的智慧,才能创造幸福生活。”柳国强说,基于以上思考,长沙县一中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站在比升学更高的层面上实施与县城经济相匹配的高品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创造无限可能。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县一中高三年级组率先开展在线教学。为深入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在2020年3月底,他们“疫”路逆行,开展家访活动。60多人的家访队伍,累计走访200多名学生。家访的力量助推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2020届高三学生,在枝繁叶茂的盛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疫路家访”也因此成为学校温暖的名片,获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长沙县一中还陆续开展了“演绎青春故事,见证心灵成长”校园心理剧比赛、“看见彼此,亲子对话”书信沟通等特色主题心理健康活动,筑牢心理安全防线。

  聚焦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与高校协作,在全国率先建设学生生涯发展中心。抽调专兼职教师,加强生涯规划指导,编写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生涯指导教材,开设生涯指导课,纳入周课表;广泛开展职业体验、综合实践与研学活动;编写《长沙县一中学生选科指导手册》,学生人手一本,为学生未来发展开启了一扇窗,透进光亮,放飞希望。

  同时,做好绿色通道及六类学生的摸底工作,为80名学生免除学费8万元;为323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32万余元;与全国各地校友联系,设立了“金知奖”“筑梦长桥”“石英助学基金”等扶助奖励金,惠及100余位学生。

  “魅力学园”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2020年12月份,《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对考试和招生录取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作为省示范高中,长沙县一中深刻领会新高考改革精神,不设套餐,学生完全自愿选择组合。2018级12种组合全部开出,2019级开出了11种组合,全部是学生完全自愿选择的结果。

  长沙县一中教务主任田丰介绍,新高考也促使学校课程建设由群体式课程走向了个性化课程,为此学校确立了《长沙县一中整体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长沙县一中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方案》等制度,开设网络课程、云阅读以及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新高考改革以来,教务处共开设网络选修课程147门,线下校本课程30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为培养教师胜任新高考的能力,学校开展了多轮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高三年级通过“备课组教研”“学校教研”“省内多学校教研”形成了“三级跳”的教研模式;开办寒暑假学习培训班,解读政策,聚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教师成长;开展“圣和讲坛”“圣和读书会”活动,培养教师的学习力。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6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开展教学研究和竞赛活动。2020年,有3位老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省优,有20多位老师公开课获县级以上奖励,产生112篇省级以上论文。

  据统计,2020届高考,县一中黄革宇、曾沁月高考语文成绩分别以135分、134分获全省单科第三名、第四名,美术特长生马景柏全省联考夺得应届生第一名。

  “活力智园” 抢抓人工智能机遇

  行车在路上,遇到信号灯故障导致的交通瘫痪,你会怎么做?长沙县一中学生的做法是,设计制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信号灯”。

  在2020年长沙县中小学创客·创新·创造展示会上,长沙县一中高二学生王子烨、杨文韬和王俊杰共同研发制作的“基于5G网络交通信号灯故障智能更换预警装置”,捧回了2020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沙市一等奖的奖杯。

  谈起那次获奖,王子烨回忆,当时恰好参加了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创客选修课的学习,课程指导老师段贤清时常在课堂上鼓励大家要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人们遇到的困难,我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发明和创新的过程。”

  王子烨向段贤清提出了制作信号灯的设想,当场获得了段贤清的肯定,并在后续的实验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据了解,段贤清已带领工作室学生申请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长沙县一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中心和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课程,将契合时代发展的内容运用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编程设计能力,为学生提供高水准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服务。其中,针对竞赛的学生开展研究型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共有200余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奖励,长沙县一中被评为长沙市首批未来学校,长沙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回顾往昔,点点滴滴,尽绽芳华;翘首未来,一脚一印,砥砺前行。面向“十四五”,长沙县一中正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以坚毅的步伐向着省示范高中一流学校的发展目标扬帆远航。

【作者:蒋云侠】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两会特刊 两会特刊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