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青山铺镇:书写青山最美新画卷 迈向青山2.0新时代


  文/肖祖娴

  郁郁青山,相随与共。朦胧的天华山,在清晨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浅浅洪河,连绵不尽,见证了青山巨变。一幅诗情画意的美丽青山画卷徐徐展开,每一位勤劳的青山人在这幅画卷上勾勒出五彩斑斓。

  强引领 重民意 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2021年10月18日,长沙县青山铺镇首批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成功完成第一批验收。走进青山铺镇洪河村建设点兰春塘和洞天岸,花团锦簇,稻花鱼跃,桂花飘香。站在洪河村兰春塘节点高处俯瞰,郁郁葱葱的田园、充满童趣的稻草人,山水相拥的风光、生机勃勃的业态尽收眼底,三个多月的时间,洪河村已是另一番模样。

  “山好、水好、空气好,我们村发展旅游肯定有前景。”“你又没搞过,赔了怎么办?”“要变美我没意见,但不能动我的菜地!”……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建设开展之初十分艰难,村子要发展,大伙得心齐。镇村组干部秉承着青山铺镇专有的“天华调研”精神,深入一线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问计于民,使得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建设成功开展,建设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让村民参与配合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由此拉近了干群连心的距离。

  此次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五个改造原则:最小干预——利用山、水、田、屋等乡村资源改造,尊重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客观规律,以实用为本,景观为辅;产业植入——“形成三产带一产”融合模式,初步构建“造血体系”;朴素美学——以乡村生态材料就地取材,形成原汁原味、乡村独有的朴素美学;文化活化——以水稻文化为魂,溯源农耕文明,讲好洪河故事,运用互联网思维输出洪河文化理念,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共建共享——以共建、共治、共创“三共并举”模式落实共享理念,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不仅规范了民居风貌,规整了空间管线,营造了四季有景的乡村自然景观。同时,坚持功能与美学相结合,全力打造了“环境和卫生洁化、道路和庭院绿化、河流和水塘净化、民居和交通序化、田园和村落美化”的新发展格局。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生态和环境全都靓起来了。

  家住洪河村改造点的洪娭毑和何嗲嗲亲眼见到自家门前的改变,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为大家带来的福利,喜笑颜开地对验收员说道“我对此次美丽宜居村庄改造非常满意,感谢伟大的党,感谢我们的政府,现在住着比以前舒服多了。”村民们最开始的担忧、质疑随着干净的田间小路,整洁的庭前院后,苍马公路串联而成的稻香洪河悄然而去。

  青山铺镇党委重点推动“党建聚合力”书记工程,此次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结合,成功完成首批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第一批验收,充分发挥了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听民声、重民意、取民方,创新探索了“以人为本”的乡村治理工作方法。村民大胆提问题,村事大家一起办,一齐参与村庄发展建设,不仅推进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同时走出了一条接地气、惠民生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夯基层 强动力 以有效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青山铺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1345”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弘扬“天华调研”精神,重点实施“党建聚合力”书记工程,不断推动青山铺镇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9月6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名单,青山铺镇成为唯一一家乡标治理示范乡镇。

  天华村赓续红色血脉,形成了“走访群众—搜集民意—解决问题—反馈情况”的“四步循环”工作模式,架设党群“连心桥”。深入推进“党建+五零”创建,完善推进机制和工作模式。建立“五个一”标准化治理模式,搭建村民组网格,截至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研讨、调度讲评等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治理的意义、作用和要求,固定“走访调研日”,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洪河村重点发挥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示范作用,探索形成了“村民自发、乡贤自愿、企业自主、村组自控”的“四自治理”工作模式,此次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便是采用了此种模式,成效显著。在此之上,不断健全体系保障,组级的事组级管,公益的事自发管,自主成立了建后管护、督查评比、持续提升工作机制,打开乡村治理新局面。

  今年以来,青山铺加速起跑,奋力赶超,特别是县党代会后在全镇上下开展了“同心奋战八十天,创新实干开新篇”主题活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预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0万元,同比增长12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0 万元,同比增长35%,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青山铺镇正紧紧围绕“基础好”“产业兴”“村庄美”“氛围浓”的奋斗目标,因地制宜,凝心聚力,持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

  当前及今后,青山铺镇将重点围绕临汨罗产业园配套用地、天华片区、葡萄庄园片区、洪河片区,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提品质,加快完善水、电、路、气等“七张网”建设。创先争优抓治理,重点实施“党建聚合力”书记工程,深入推进“党建+五零”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以有效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激活力 赋合力 红色引擎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青山铺镇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1345”发展思路,在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文旅融合样板区”方面走前列、作示范。今年青山铺镇着力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大力推进天华红色产学研示范区建设,依托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开发休闲度假产业,以红色经济富民兴村,抢抓时机、抢抓机遇,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中走前列、做示范。

  以红色研学助推乡村振兴,正在规划建设融党性教育、游客服务、文明实践、产品展销等多功能的红色综合体,将天华村部打造成“有内涵、有气质、有温度”的开放式共享空间,将竹篾非遗文化阵地打造成乡村工匠集聚平台和创意空间,老百姓个个都是“宣扬好故事、凝聚正能量”的红色宣讲员。

  以红色产学研赋能乡村振兴,保护好天华调查旧址,全力打造天华红色产学研示范区。充分挖掘青山文化、青山故事、青山力量,创设层级更高、内涵更深的红色线路、红色课堂、红色文创,配套引流美学项目,做好红色产学研结合文章,吸引更多游客来青山旅游消费,带动本地产业、本地农户创业致富,实现文旅融合、农旅融合。

  以“天华调研”精神为红色引擎,紧扣“天华调研”红色精神,对接省市县委党校,打造天华红色产学研理论体系的精品党课,开展红色产学研培训。与省艺校合作建立以非遗为主体的培训,打造艺术和产学研经济相结合的村落,同步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培训、实训和观摩阵地,立足长株潭,扩大影响力。

  未来五年是青山铺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文旅融合示范镇的黄金时期。全镇将以天华调查旧址为“红色引擎”,做活、做优、做精产业,引流、引才、引资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打造成为长沙县新的旅游经济爆点和长沙市长红经济标杆。

  百年新征程,奋斗正当时。青山铺镇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全镇上下将继续推进“红在青山、和在青山、美在青山、富在青山”四大行动,凝聚青山力量,全新打造青山2.0升级版,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青山人在绿水青山中共享金山银山,造就青山铺最美“蝶变”。

【作者:肖祖娴】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两会特刊 两会特刊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