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长沙县工信局:坚持“双轮驱动” 奋力开启工业发展新局面
文/田王兵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双轮驱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协同”,率先打造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作为长沙县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长沙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紧扣“三高四新”战略,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产业链为抓手,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富有活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攻坚克难,阔步向前,奋力开创长沙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产业链” 智能制造赋能经济发展
作为工业母机,高端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对工程机械、汽车及制造、冶金矿山等行业影响巨大。经过17年的发展,中大创远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制的螺旋锥齿轮机床在多行业广泛应用,占据95%的国内市场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近年来,长沙县强化产业链思维,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聚焦技术尖端和价值链高端,全力推进“4+2+3”产业链建设,全县工业机床产业链加速推进,入库企业9家,入库项目4个,计划投资21900万元;实施精准招商,突出重点,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效益,积极引进一批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长沙星通应急装备产业园、上海底特精密紧固件长沙生产基地建设、湖南湘资新型绿色材料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
县工信局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作为行动纲领,重点支持工程机械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五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智能制造,长沙县试点企业总数达240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区块链产业园,三一科学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利用自贸区制度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率先打造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打下坚实基础。
抢占“制高点” 数字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视比特机器人是一家深度融合3D视觉感知与机器人柔性控制交互技术的高科技公司。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2021年营业额已超亿元。未来,将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3D视觉与AI算法来解决更多柔性场景中面临的问题,为更多行业企业赋能。
长沙县切实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的新机遇,促进融合发展,开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大门,实现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开创县区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的全新局面。与此同时,推动传统行业剥离数字产业,将大型企业的研发成果向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开放,使中小企业用较低的成本享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高研发投入的产出比率。2021年推荐35家企业申报市第八批智能制造试点企业,45家企业申报市级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
长沙县全力实现产业基础现代化,助推长沙市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实施智能制造标准战略,集中突破智能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整体智能化升级。依托相对完善的5G基础设施打造“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推动三一集团、蓝思科技 “三位一体”(5G+AI+区块链)试点,铁建重工、博世汽车等六个“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标杆项目建设,为工业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引领示范。今年4月,长沙县成功上榜2020年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强县榜单,为中西部唯一入榜县(市)。
践行“绿色化”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位于金井镇的湘丰茶业集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排头兵企业。多年来,湘丰茶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在生态化培管、清洁化生产、标准化操作、体系化创新等方面不断发力,荣获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荣誉。
湘丰茶业的发展史,只是长沙县坚持工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县工信局坚持扎实促进清洁生产,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参与协调工业环境保护,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逐步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县工信局牵头制定《长沙县2021年度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专项实施方案》,推动夏秋季节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工业企业“三率”提升专项方案,开展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原辅材料推广使用,摸底排查建档58家企业。完善并出台《长沙县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绿色发展水平。2021年征集6家企业纳入市工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年度计划,征集自愿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3个、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抖替代应用(奖励类)项目17个。
立足“促发展” 产业空间拓展稳步推进
长沙县精心打造平台,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从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五个方面,积极引导经开区北山产业基地、经开区㮾梨工业园、自贸临空区等打造市级“五好园区”。坚持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定位,提升县域产业园区发展质量,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做好规划衔接、统筹系统布局,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园区主特产业定位,稳固主导产业支撑力,强化优势产业聚集力,培育特色产业竞争力。
保障土地要素供应,结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管控要素,对县内重点企业拟定“一企一策”解决方案。深化产业园区赋能增效综合改革,坚持集约发展,积极盘活县内各园区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推进“亩均效益”改革,整治提升一批低效企业,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5G网络设施为基础推广应用示范,完成《长沙县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及配套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求三大运营商对重点工业园区优先覆盖,目前长沙县已建成5G站点七千余个。
提供“优服务” 保障有力描绘美好蓝图
长沙麦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互联网企业50强,旗下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教育产品。从2011年创业之初,县工信局就密切关注,主动了解企业情况,为其解决资金、场地、人员难题,以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艰辛仍然历历在目,多亏了长沙县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创业办公场所,解决了燃眉之急,发布的租金减免政策,帮助公司缓解了经济压力。”公司负责人说,2021年,公司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认定,还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单位。
在长沙县,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县工信局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建立网站、手机APP等信息化沟通服务平台。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充分整合利用县级财政资金、基金,加大对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支持,今年组织148家企业申报长沙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加快省、市级惠企政策申报落实落地,15家企业申报的外省员工就地过年红包项目资金全部拨付,4家企业获得省“小巨人”称号,3家企业获得市级“小巨人”称号。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作为产业发展核心部门,县工信局将继续围绕“全域化”布局、“全链式”发展、“全方位”帮扶、“全要素”保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政策链再升级,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作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