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群英谱|谢白浪:献身革命终不悔 几经挫折见赤忠
“跃上华骝快似仙,柳莹春拭意悠然。佳人切莫伤迟暮,杀贼擒王尚少年。”
这是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谢白浪写于1944年春的一首感怀诗。他曾五次遭敌逮捕,九死一生,意志弥坚。
谢白浪(1905年-1947年),原名鑫,1905年11月1日出生于善化县二都凉塘(今属长沙县黄兴镇)。1921年,谢白浪在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就读一年后,考入县立长沙师范。1925年1月,他赴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并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谢白浪入国民革命第二军,先后任宣传员、营党代表、军政治部训育和编纂股长、军党代表随从书记,从广州麾师直入江西。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特务营第三连副连长。宁汉合流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随起义队伍南撤,在潮汕战斗中被打散,潜至香港时被英警逮捕。在引渡回广州途中伺机逃脱,到叶剑英任团长的第四军教导团任职。参与编辑团报《准星杂志》,不久任连党代表。12月参加张太雷、叶剑英、苏兆征、叶挺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在率军攻打天宇码头时,左腿负重伤。起义失败后再次被捕,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由于没有暴露身份,他1929年7月被释放,后投国民党第五十师三00团当兵,由班长、排长、连长升至营长。1933年初被选送到南京步兵专门学校第一期深造。在此期间,经党组织审查批准,恢复了党组织关系。毕业后升任副团长,在组织策划起义时,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军事法庭9次审讯,判处死刑。后经第五十师官兵联名具保,改判12年。1934年押往武昌监狱途中,跳进滚滚长江,凭着一身好水性,潜游到江岸得以逃生。
1935年下半年,谢白浪找到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同乡好友毛达恂。毛达恂听到他脱险的经过,拍案叫绝道:“真英雄,好一个浪里白条!”当时,为从事地下工作的需要,也为了纪念这次脱险,他便改名谢白浪。1936年春,经毛达恂介绍,谢白浪到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上海工学团教书,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久,他在沪郊做农民工作,很快串联200名农民,准备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正在这时,国民党对工学团产生怀疑,谢白浪再次被捕入狱。后经陶行知先生设法保释出狱。
1937年2月上旬,谢白浪辗转北平后赴延安。抗日战争爆发后,谢白浪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军事教员和第三、四、七大队的大队长,后到抗大三分校任训练部主任。1940年,谢白浪调到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任作战科长。在新四军四师,谢白浪还根据师长彭雪枫的要求,访贫问苦,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他文武兼备,发挥所长,曾写下歌词《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暮霭昏黄,芦苇苍苍,湖水茫茫,嗡嗡的蚊虫似叮在心上。船儿漏水网儿烂,渔猫子的生活真悲伤,真悲伤。假若明天土匪来扰,假若明天鬼子‘扫荡’,那简直活不长,活不长!”
1941年10月,谢白浪调任淮北军区参谋长。1942年12月,谢白浪调任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即淮北军区东路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秋,抗日战争进入胜利前夜,谢白浪任新四军第七师参谋处长、代理参谋长。后因病魔缠身而离职治疗,1947年9月9日病逝于大连,终年42岁。新中国成立后,谢白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