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长沙县农业农村局:重农强农 打造农业强县
文/熊冰俏 叶钰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必需品,是安天下的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事关千家万户和国运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并对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怎样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
他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立说立行抓落实。1月30日,长沙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谋划新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蓝图。
2023年,长沙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县委“三农”工作“123456”发展思路不动摇,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全力建设农业强县。
提升产业“六化”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
民以食为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头等大事”掷地有声,头等重视、头等抓实。提升产业“六化”,推动农业高质高效是关键。
坚决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形成“县包镇,镇包村,镇、村干部包组到户”的责任体系。牢牢守住51.77万亩耕地红线,推动粮食生产“两稳两扩两提”,保持113万亩以上播种面积和10亿斤以上粮食总产量。打造春华-路口-青山铺“四高”试验示范区,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2万亩,探索创建中国·长沙国际稻作村。水稻万亩示范片单产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中晚稻优质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着力扩大油料生产,实现扩种大豆5000亩、油菜10000亩以上。增强重要农产品保供综合能力,确保生猪年出栏60万头,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总产100万吨以上,全力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目标是指引前进的灯塔。做强长沙绿茶品牌,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支持安沙花卉产业园易址发展,打造全市花卉名片,支持开慧、福临打造本土特色小水果品牌,支持青山铺打造北部葡萄产业走廊,加快构建一镇一品、一镇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提速北部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力争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260亿元。加快构建“一网多用、一站多能、双向流通、综合服务”供销体系,充分释放“星沙味道”品牌张力,发展高效都市农业。
打开思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集成黄花空运、㮾梨农产品加工以及黄兴蔬菜交易、农业会展优势,探索创建年销售额千亿级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集群。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镇街举办特色乡村文旅节会,建设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X024红色旅游示范带,建设捞刀河风光带,提质大山冲、影珠山、紫竹山、天华山等旅游基础设施,争创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支持乡镇打造摄影、诗词、视频等文创基地。高质量办好农博会、农民丰收节、县旅发会等各类重大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 推动农民富裕富足
一路走来,重农目标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三农”前景愈加广阔。如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可触及,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推动农民富裕富足指日可待。
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落实提高监测年人均纯收入基准线要求,做到应纳尽纳。实行脱贫群众分类管理,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抓好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将60%以上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落实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规模和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数量不减,确保“雨露计划”毕业生及时就业。持续对口帮扶桑植县和龙山县水田坝镇,确保帮扶盘子不变,帮扶人数不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着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培育示范农民合作社10家以上,发展“精美特新”型家庭农场20家以上。鼓励和支持发展“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支持农民创新创业,落实返乡创业群体的创业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惠民政策,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探索形成的九种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参考,逐一研究后进村帮扶方案,培养集体经济明星村,打造典型代表。落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十条举措,扎实推进江背、北山、开慧、春华等镇村联营项目落地,统筹推进“一村一策”,实现所有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过36万元,年收入超50万元的村(社区)占比达到70%以上,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农业经营体系,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积极准备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加快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持续优化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加快三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百千万”工程,探索推进以种粮大户为主体的代耕代种、地力保护、田园整治、秸秆收储等“田保姆”升级模式,深化农村改革牵引赋能。
创建和美乡村 推动乡村宜居宜业
要始终把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放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头,抓紧抓牢抓稳抓好,为发展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扩面提质农村“七张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60公里以上;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力争供电可靠率达99.9%,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8%,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2千伏安;夯实数字乡村基础,行政村千兆光纤通达率和5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实施城乡堤防五年行动,完成敢胜垸、先锋垸堤防达标建设,启动建设水塘垸等4处堤防达标工程,完成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小型沟渠51公里、机埠58个、闸坝40个,实施“民办公助”小农水工程113个。在主汛期前,基本完成机场周边水系恢复治理工程,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整治”向“常治”转变,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建设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4个,确保浏阳河、捞刀河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做好“三改”。深入开展“改思想、改面貌、改陋习”工作,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屋场、校园等为载体,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做优“五整”。以志愿活动、党员活动、农村大扫除等形式,大力推进“整庭院、整沟渠、整田园、整圈舍、整厕所”治理行动。做实“七禁”。严禁私埋乱葬、严禁乱搭乱建、严禁乱堆乱弃、严禁乱烧私排、严禁乱砍滥伐、严禁大操大办、严禁乱圈乱砌,整章建制完善村规民约,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考评机制,开展“户与户、村与村、镇与镇”的环境卫生评比,实施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营造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纵深推进“三改五整七禁”行动。
坚持城乡统筹、乡村一体,全面完成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聚焦产业和运营,推进和美乡村迭代升级,集中力量打造8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2个水美湘村、30个和美乡村示范点。支持高桥、北山、春华等创成国家卫生镇。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融入法治元素,打造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乡村示范点。坚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抓好和美乡村示范创建。
健全体制机制 推动治理创新创优
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只依靠耕地,要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23年,长沙县将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渔业养殖、饲料加工和农机四大领域安全生产提质行动。完成“智慧渔政”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十年禁渔”成效。落实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草地贪夜蛾等植物疫病虫害防治。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服务,推进预警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坚决落实封山禁火令,落细群防群治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提升农业安全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县领导联点模范作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和乡村治理。充分发挥组级“三长”联合作用,着力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基层常态化减负、清单化管理。全面梳理完善党建、村务、财务工程建设等领域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民情恳谈会、屋场夜话等各类协商议事活动,贯彻落实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村(社区)、文明镇(街)占比分别达到70%和85%以上,支持高桥镇、开慧镇打造省级文明村镇。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开展送戏下乡进社区50场以上,组织亲子阅读、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推广并使用好“云剧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要素支撑 推动保障有力有效
无论是为了实现农村居民的增产增收,还是回应城市居民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和乡愁向往,我们都需要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通过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强化多种支撑,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发展院士农业,构建高效协同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新增院士试验示范基地5个以上,基本实现“一镇一基地”,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育种技术攻关、生产技术集成、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示范推广和畜禽遗传改良。加快先进农机推广应用,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86%,争创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县。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数字田园和智慧农场建设,基本完成国家级“星农智谷”田园综合体试点任务。整县制推进粮油作物绿色防控,重点实施“田埂种豆”“深水灭蛹灭虫”“一桶双芯”等技术。以“湘易办”“在星沙”等平台为依托,精准服务农业农村各项业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
落实“1+1+N”人才政策,引进培育一批“知农村、懂农民、会农事”的乡村振兴人才,建成以院士为第一梯队的超强大脑,以专家为第二梯队的超强驱动,以高层次人才为第三梯队的血液动脉,以农技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等为第四梯队的骨干支架,驱动人才兴农。选派各级各类科技特派员132名以上,新增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认定200人以上。发挥乡村两级妇联组织、“五老”、新乡贤等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创建“六有”农民田间学校,创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强化人才支撑。
以农业引项争资为突破口,整体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落实土地出入出让收入优先支持农业农村政策,确保2023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达40%,且计提数不低于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6%。多渠道筹集资金,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水利部门要认真研究上级文件精神,立足优势项目,针对薄弱环节,从政策里面找项目、争资金。要通过大力争取项目资金,科学打捆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好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稳产量关键在稳面积,稳面积关键在稳早稻,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已经打响,各镇(街道)及黄兴会展经济区党(工)委书记递交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全县各级各部门将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三农”工作的满腔热情,认认真真谋“三农”、踏踏实实抓“三农”、勤勤恳恳促“三农”,合力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发展。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接续之年。新的赶考之路上,“三农”再一次被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牢牢把稳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农强国主动权,才能让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定海针”更稳更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高质量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这张答卷,使命光荣,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