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开慧镇党委书记 陈渊智
迎着冬日暖阳,走进长沙县开慧镇白沙村,美丽乡村依山而建、枕水而居,与稻田、湿地、果园串联成景、相映成趣。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经济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白沙勾画出一道和美乡村的亮丽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如何借力和美乡村建设的东风,破题白沙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以来,开慧镇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收到了预期效果。
宜居宜业并重解难题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实中往往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矛盾。今年的白沙村白沙组、孟家湾组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便从破解这一难题入手。
走进白沙组和美乡村示范点,一排排泥土地沿河岸、道路两旁铺开。如此景象何来宜居,又何来宜业?殊不知,泥土地下有“黄金”。
规划建设之初,开慧镇就怎么建、怎么管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决定:不种草皮和花卉,改种中药材,并引进药材公司负责统一供种、指导和保底收购,同时实行认领管护制度。村上将示范点范围约2000平方米的空坪隙地划分片区,分别由2户党员家庭和8户脱贫户认领,日常管护由认领人负责,药材收益归认领人所有。
这一模式,可实现五大效益:一是节约建设成本。若种植草皮、花卉,即使按照普通标准,2000平方米至少需要8万元,而种植药材仅需约4万元,节约一半。二是节省管护成本。以往,每个点每年日常维护费用在2万元以上。实行认领制度后,村上再无这笔开支。三是增加经济收入。按照目前射干、牡丹、赤芍、白芍四种中药材的市场价格,每年户均可增收约3370元。四是美化人居环境。花类中药材的美化功效,比草皮、花卉有过之而无不及。五是提振致富信心。通过党员示范和脱贫户认领,进一步提振了群众共同富裕的信心。
推动产业发展强基础
随着两个示范点的初步建成,开慧镇将宜居宜业并重模式在白沙村全面运用,以求更大实效。
白沙村曾是省定贫困村,现有1894户6622人,其中监测户13户35人、脱贫户52户138人。通过示范点辐射带动,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不断走深走实,大美白沙画卷正徐徐铺开。
高标农田整齐划一。全村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即将完工,曾经的“地块块”“窄埂埂”“弯渠渠”已整改连片,薄产田变成了“金土地”。
特色农业如火如荼。全村特色种植、养殖企业达10家,解决劳动就业200多人,年综合产值超3500万元。
集体经济活力迸发。从“田间地头”的产业故事,到“群众共创”的致富之路。三年间,2024年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140余万元,是2021年的5.6倍,其中经营性收入27万元(不含“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收益),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倍增。
培育新兴业态促振兴
白沙村的华丽蜕变,只是全镇10个村(社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开慧镇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和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如今的开慧,处处有风景,处处是风景。
“我在开慧有丘田”火爆出圈。首创“集体经济抱团发展+乡村运营CEO”新模式,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18家企业(个人)认领农田355亩,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84万元,带动综合消费450万元。同时,坚持不断创新,陆续推出了“有丘田+”系列产品。经验做法被包括央媒在内的上百家媒体推介。
生态循环农业未来可期。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建成秸秆收储中心及相关网点5个,秸秆饲料化、炭基肥加工生产线正抓紧建设,预计2025年全镇水稻秸秆、畜禽粪污回收利用率超90%,综合产值超2000万元。同时,锡福科技小院、辣椒王国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系列项目投产运营后,全镇将实现农业资源利用大循环。
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倍增。2024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已完成1228.2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73.39万元,分别是年度目标任务的273%、202.5%,实现双双翻倍。
开慧镇,这片红色沃土,正朝气蓬勃。今后,开慧镇将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和统一部署,不断创优“五共”模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长沙县率先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开慧力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