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微短剧的生态“闭环”
如果说熊猫片场和后窗影视是产业版图上的璀璨星辰,那么位于湘龙街道、占地4万平方米的来悦文化影视基地,则承载着长沙县打造微短剧产业核心引擎的雄心。
“微短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完整、可持续的生态链。”项目运营方、湖南芒果创客大数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何姜燕目光坚定。这个影视产业综合体,将于今年10月完成基建改造。“我们不止于提供场景,更致力于打造‘产业链闭环+产商融合’的生态。”何姜燕描绘蓝图:自研AI工具链提升制作效率,影视数据库盘活数字资产,联合高校共建实训体系破解“用工荒”,组建专家库攻坚高质量剧本……一个“培养-就业-创业”的闭环生态正在孕育。
政策“活水”的精准滴灌
产业的蓬勃生长,离不开沃土的滋养。长沙县委宣传部牵头,构建了一套目标精准、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体系,如同“活水”精准滴灌经营主体。
强基固本,对首次认定的获评国家、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或“文化+科技”产业孵化平台,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激励创作,对平台分账首破500万元的影视(含动画、微短剧)作品,按1%奖励(单部上限20万元);对年销售额首破500万元的原创文学/漫画作品,按1%奖励(上限10万元)。树立标杆,对获得国家级常设性文艺奖项、入选广电总局年度优秀微短剧目录或“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每部最高奖励20万元,引导精品产出。政策核心爆点更是承诺单个企业年度累计奖励最高可达100万元,且所有奖励均可叠加上级政策!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微短剧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长沙县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一事一议’的绿色通道支持,在审批、资源协调等方面提供了高效保障。”何姜燕坦言,项目落地后,湘龙街道主动协调解决了物业改造、政策支持等实际问题,为企业招引提供了政策解读与资源对接服务,增强了项目推进的信心。当夜幕再次降临,熊猫片场内的镜头仍在捕捉故事,来悦基地的焊花映照着未来,后窗影视的讨论声孕育着下一个爆款创意……每一束光,都是长沙县微短剧产业拔节生长的脉动。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在龙头项目的牵引下,在无数创业者的耕耘下,一个以“文旅+”为特色、科技创新为支撑、完整生态为保障的微短剧产业新高地,正在星城东部加速崛起。长沙县,正奋力擘画一幅属于中部地区的“竖屏梦工厂”壮丽图景,为“微短剧长沙制造”这张新名片,增添最耀眼的星沙光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