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为腾出办学场地,教职工住农户家两年

1983年9月,长沙县第八中学改办为长沙县第一职业中学,长沙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星沙时报记者 潘东晓

      8月初的一天,烈日炙烤,温度接近40℃。甘国华、祖瑞琪、李自强三位年龄均在80岁左右的老人,站在长沙县职业中专路口校区的一棵樟树下,回望往事,感慨万千。从心底泛起的坚定和自豪,让三位老人的眼神显出光华。

      1983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沙县人民政府决定将长沙县第八中学改办为长沙县第一职业中学,长沙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如今,长沙县第一职业中学已发展成为一校两址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县职专的名气越来越响,长沙县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浓荫下,长沙县职业教育改革的见证者,以及参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者,向记者讲述起职教改革的故事。

      艰苦办学

      带领学生将荒山变成种植园、养殖场

      “我第一天来这里教书的时候,这棵樟树就在这里,只有手臂粗!”李自强,这位在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教了30年书的老教师,头发斑白。他手撑着的樟树,树干已长到需两人合抱大小,抬头看去,树冠长得比三层楼还高,郁郁葱葱。

      老人指着樟树一侧的两层教学楼说:“我人生第一次站上讲台,就在这栋楼的二楼。”这栋楼房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且已不做教学之用,仅供后人纪念。校园里没有了旧时模样,却更显得精致、亮丽。

      “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的前身是长沙县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高,教学质量数一数二,甚至不少县外学生都来就读,为什么要改为职业学校呢?”原长沙县第一职业中学党总支书记、现长沙县老年大学校长甘国华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改变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上级有要求。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等教育发展极不协调,教育结构不甚合理,中等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普通高中教育。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需要大力兴办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国家教委要求各县要办一所职业中学。

      第二,现实有需要。随着长沙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沙县也确实需要一所职业中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职专有基础。县里为了办好职业中学曾考察多个地方,最后觉得还是八中的基础最好。八中在1958年是长沙县农校,随后还做过市区学校的学农基地,校园里保留了一片茶园、桔园,比较适合职业教育发展。长沙县委、县政府因此决定将八中改为职业中学。

      1983年9月1日,长沙县第一职业中学挂牌了。职业中学的诞生,让长沙县有了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办学的艰难困苦。

      “改制第一年,我们招收了财会和园艺专业两个班,学生共90名,并兼招普通高中班。”李自强主笔的《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组织人事史(1983-2010)》中这样写道。学生招来了,师资成了大问题。

      “我们都是科班出身,教高中的语、数、外等科目是一把好手,可是要教技能技术,大伙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傻了眼。”甘国华说,为了改变专业老师稀缺的局面,从农校调了一位老师,又从农大引进了一位老师,加上另外一位,配齐了职业教育专职教师的“三个火枪手”。

      解决了专业老师的问题,还有更多难题等待解决。没有仪器设备、教科书、实验场地……师生们埋着头,一项项动手自己干。“教材的问题我们借鉴了北京昌平职业中学的经验;缺少种养殖场地,就带领学生开荒,将小山改造为菜园、鸡场、猪场……”忆起当时的场景,甘国华心中依然有一股火。

      “实习场地不够,老师们就腾出宿舍,住到周边农户家里。”曾任工会主席的祖瑞琪补充道,“我在农户家里住了两年时间。”

      成绩斐然

      引来国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

      记忆的匣子越打越开,时间来到了三年后。翻看学校留存的影像照片,县职专发展历程中一件件大事如抹掉灰尘的珍珠展现在眼前。

      1986年,第一届职高班学生毕业,学校邀请长沙县人民政府主持召开了毕业学生安置工作会议,各乡乡长都来迎接各自区域的毕业生,有的成为了镇村干部、有的去企业就业、有的自主创业、还有的升学进入农大……首批90名毕业生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1987年,学校停止招收普通高中班,增开了畜牧兽医专业,新招收了4个班,至此全面转变为职业教育。

      1988年,原副省长王向天、原省教委副主任冯象钦来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并确定将园艺和畜牧兽医专业合并为农村家庭经营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能种、能养、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同年,学校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德育先进校”,甘国华还代表学校赴中南海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

      “1989年是记忆最深刻的一年,全国200多人来校参观,各个省、自治区分管教育的副省长都来了!”甘国华回忆,1989年10月25日,原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副主任王明达,率出席全国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会议的代表200多人一同来校参观。何东昌、王明达视察学校后,题词:“面向家庭经营承包,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年,学校经省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针对长沙县区域经济特点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开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服装设计与缝制、幼师等六个专业。原省委书记熊清泉来校视察工作,题词称学校为“农村职校一枝花”。

      1991年,学校被国家教委授予“科教兴农先进校”光荣称号。同年,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来校视察。

      2002年,学校先后迎来了埃塞俄比亚、喀麦隆、泰国等三个国家的教育考察团考察。

      “职业教育应该是多门类、开放性、适合各种人才的办学。固定地办下去,就会走进死胡同,唯有不断改革,才能越办越新。”合上一张张照片,甘国华深有感触。

      “为了培养新农民,我们办了农村家庭经营专业,首届优秀毕业生龙水清、王文凯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回乡务农优秀毕业生’光荣称号;为了提高基层年轻干部素质,我们与市委党校合作办了村级后备干部大专班,共培养近200名学生。”甘国华说,学校还是长沙县干部计算机应用培训的摇篮,最早开设干部计算机培训班,长沙县干部使用计算机从这里起步;针对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1989年学校就开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服装设计与缝制、幼师等专业,如今长沙地区建筑行业很多企业家来自县职专。

      新的发展

      服务县区经济,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

      星沙产业基地内,新建成的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星沙校区已于去年投用,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只见教学楼、实训楼巍巍挺立,一派发展新气象。

      如今,学校按照一校两址、南工北农对四个专业群教学部进行设置。路口校区将重点办好园林建筑专业群教学部和升学部,并建设成为全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人左右,年培训1000人次。

      星沙校区将重点办好智能制造专业群和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建设成为全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办学规模为在校学生3000人左右,年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

      6月25日,数名学生正在学校汽车工程的车间里摆弄工具,他们身前的作业台上是一台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学生们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手”,熟练地拆卸组装一个个零部件,脸上满是全神贯注的表情。而他们的身后,上十台由广汽菲克生产的菲亚特汽车一字排开,供师生学习实训,顿时让位于学校里的这个工场宛若真正的汽车生产流水线车间,身着工装的学生们也如车间里一个个正式的工人。

      为进一步无缝对接企业、服务经济发展,长沙县职业中专近年来进一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化“产教结合”。将企业办到学校来,该校将学校办到企业去,在“生产”“产出”中进行实习实训。

      “我是长沙县职业中专1993年毕业的学生,现在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是长沙县职业中学为我奠定了基础,让我从初级技工到高级技工再到工程师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越走越远。”长沙县职业中专校友、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简天佐告诉记者。

      “新起点、新征程,一校两址比翼齐飞新格局;育品牌、育特色,产教融合追求卓越育良才。”长沙县职业中专校长李浩说,长沙县职业中专将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不断跨越,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功能,持续为县域经济大发展作出新贡献。

      1983年起长沙县有了第一所职业中学,大力兴办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长沙县初中毕业生普高职高分流大体相当,长沙县其他职业教育形式不断涌现,民间办学力量不断参与,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

      据了解,长沙县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以农民、市民掌握技术、增收为目的,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全县镇街农校类每年社会培训数总计9万余人次,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一户一特长”的职成教育格局。2017年,长沙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1983年全国大事记

      1月2日

      中共中央印发题为《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要求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月12日

      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直播。

      4月13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的补充规定》,支持发展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

      9月20日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使中外合资企业遇到的认识、政策、法规诸方面的问题,大体上得到了解决。

      10月1日

      北京景山学校举行集会,传达邓小平给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长沙县大事记

      1月8日

      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严禁滥占耕地建房的决议》。

      1月28日

      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巩固和发展专业户、重点户,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的十条措施》,允许农民雇帮工、长途贩运,鼓励专业承包,保护合法经营。

      3月

      在县委书记胡瑞采的倡导下,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集资办学。

      6月23日至24日

      召开个体劳动者大会,成立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9月1日

      县立第八中学改为第一职业中学。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