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周刊记者 蒋云侠
按照计划,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增材制造研究应用中心”将在下月揭牌成立。有了这个应用中心,企业将自主设计开发各种型号规格的工业3D打印设备,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军民科研生产中去。
该应用中心的成立是云箭集团利用军工资源优势部署的有关军民融合的新成果。事实上,近年来,云箭集团搭乘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顺风车,依靠军工装备和民用产品“两条腿”,大力培植军民两用产品,已形成军民品协调发展格局。今年1-7月,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亿余元,经济发展增速超15%。
落户产业新城
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云箭集团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直属的国家重点保军科研生产型企业,前身为1890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迄今已有120多年。此前,企业一直藏身于怀化的莽莽深山中。
追溯历史,云箭集团民品曾有傲人的昨天。在上世纪80年代,云箭集团生产的白云冰箱畅销全国,名气可与海尔冰箱媲美。可随着民品的黯然退市,企业经受了瞬间由辉煌跌入谷底的考验。
“民品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军品,必须把军民品协调发展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上世纪末,领导班子认识到旧体制的弊端后,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
一个重大决定就是,投资近20亿元打造长沙新区,构建企业“两地三区”(怀化、长沙两地,怀化总厂区、火工区、长沙新区三区)发展新格局。
2003年,云箭集团率先将军品研究所搬迁至星沙。2011年10月,云箭集团正式在长沙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安家落户”,发展重点由偏远山区向中心城市转移。
云箭集团长沙新区的投产,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记者从云箭集团发展规划部副部长肖大旺口中了解到,长沙新区建成后,之前招才引智、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合资合作等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企业的春天来了!”肖大旺自豪地说道。
发挥军工技术优势
发展新型产业链
在保障军品基础上,云箭集团将视野放回到军民融合之上,发展新型产业链。在对云箭集团民用产品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领导层一眼瞄准了水电发电机市场。于是在长沙新区建立后,企业就大力发展水轮发电装备制造,着力打造湖南水力发电设备产业集群基地。
凭借着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云箭集团很快在业内打开了局面。2017年,云箭集团成功承接大唐湖南、贵州南网、葛洲坝一公司的水电项目,实现了与国内能源建设巨头合作。同年,越南松萝、南挪两个自主机电总包项目顺利交付并网发电,松萝4项目获越南“优秀工程项目”证书,打响了“云箭水电”在越南的品牌效应。
云箭集团副总经理郭辉介绍,目前企业已具备10万千瓦以下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成为中部地区中小水电技术中心、制造中心和试验检测中心。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越南市场就拿下了2亿元的订单。”水轮发电设备事业部总经理向琨告诉记者,通过“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海外建办事处等方式,云箭集团海外业务订单在逐年增加。据悉,今年云箭集团海外订单业务占比超8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云箭集团出口主战场。
除了水轮发电设备,云箭集团以服务军品为目标,还研制开发了光纤惯性测量装置、制导组合体和无人机火控系统等多项军民两用高可靠性产品。据了解,目前云箭集团水轮发电设备等民品在生产经营中的比重达30%以上。
吸纳民营资源
构建开放型科研生产体系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除了科研创新没有捷径。记者了解到,云箭集团研发中心共200多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科研投入这块,2017年全年科技投入16293万元,约占销售收入的20%,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一直以来,云箭集团以开放的心态推进合作,坚持敞开大门搞科研。早在2001年,云箭集团就携手国防科技大学组建了集团公司首个产学研合作机构——特种机电联合研发中心。立足长沙后,云箭集团加大推进产学研合作,目前已与国内50多所科研机构和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套开放型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加工体系。
不仅如此,云箭集团积极吸纳技术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参与型号分系统或者典型零部件的研制、生产。目前已有十余家民营企业进入公司研发制造协作配套体系,2018年公司军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外协件从民营企业采购占比达到20%。下一步,云箭集团将继续坚持“以军为本、以民兴业”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发展式道路。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