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陆继华 通讯员 钟鸣兮
9月11日,初秋的阳光照耀着即将丰收的田野,长沙县江背镇乌川湖村的陈新进、罗燕华夫妻俩来到自家的油茶林基地,查看今年茶籽的长势。看到阳光下的累累硕果,夫妻俩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近二十年来,他们通过承包荒山进行绿色创业,勤劳致富后又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两型生活习惯,多次获得“两型示范家庭”“全国绿色小康户”“庭院卫生样板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堪称两型家庭的典范。
绿色创业
承包30亩荒山发家致富
“我们两个人以前家里都很穷,我是看中了他勤奋、勤俭的品质。”回忆起往事,罗燕华眼里逐渐湿润。罗燕华是岳阳人,家里兄弟姐妹多;而陈新进是江背本地人,3岁时母亲就病逝了。1982年两人经人介绍认识,结婚后分别在江背镇供销社和水泥厂工作。
2000年,陈新进和罗燕华双双下岗,而此时一双儿女正在读书。面对生活的艰难,夫妻俩并没有气馁,相信勤劳可以改变命运。2001年,俩人一口气承包了村里30多亩荒山,创办“新艳苗圃基地”,10余亩地种植农作物油茶树,20亩地种植花卉苗木。
“那时没有机器,整个山头是我们用锄头挖出来的。”谈及创业艰难,陈新进充满感慨。幸运总会光顾勤奋的人。创业前几年,随着长沙城市建设的推进,基地种植的名贵苗木极为走俏,有时一棵造型罗汉松可卖到几万元。
“苗圃基地一年能为家庭带来20多万元收入。”罗燕华告诉记者,尽管近几年苗木的销量有所减少,但油茶林已正式进入挂果期,每年油茶产量可达4000多公斤,具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在,陈新进的儿女们都已工作成家,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他们还是精心地照料着苗圃基地,没有丝毫懈怠,因为这是他们创业的见证,也是绿色的希望。
两型生活
争做两型家庭样板户
走进位于乌川湖村大元组的陈新进家,只见庭院整洁、宽敞明亮,菜园、花木规划整齐,整个家干净、舒适。
“尽管现在生活比较宽裕了,但我们家一直坚持以勤为本、崇尚俭约的生活习惯。”罗燕华介绍,自己家从不用一次性碗筷、一次性塑料杯等一次性产品;家庭主要照明设备全是节能灯;外出购物时,总会随身带着布袋子、菜篮子;平时洗菜后的水都要留下来浇灌花草树木,洗衣服后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尽量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乌川湖村是长沙县最南部的偏远山村,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环保示范村。在争创生态环保示范村的过程中,陈新进夫妻俩利用自己与邻里关系融洽、在村民中有影响力的优势,积极宣传环保、两型、垃圾分类的知识,带领村民清扫庭院,改变生活陋习,建设“洁、净、美”的家园。
“我们家就是要争做两型家庭建设的样板户。”陈新进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乌川湖村每年组织开展打造两型村庄创建活动评比,陈新进一家每年都达到了“十星建设标准”,也因此获得了“两型示范家庭”“全国绿色小康户”“庭院卫生样板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多种荣誉称号。
两型知识课堂
什么叫两型家庭
“两型”家庭是以“崇尚俭约生活、倡导绿色环保、追求和谐幸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效率、降低能耗水平;注重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着眼和谐幸福、坚持文明守法”为主要目标,实现自身作为单个组织和社会成员全面落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家庭。
两型家庭基本要求
1.勤俭节约
坚持以“俭”为本,拒绝奢侈消费;坚持按需所取,杜绝资源浪费;坚持一物多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绿色环保
生活方式绿色、环保、低碳,积极抵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养花护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3.幸福美满
夫妻之间,互敬互爱;老有所乐、老有所成;幼有所依、幼有所学。家庭和谐,幸福指数高。睦邻友好,团结互助。
4.遵纪守法
家庭成员“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参与迷信、邪教,不沾染黄、赌、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