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那些年的陪嫁

      ◎金建

      1983年,年仅15岁的大姐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一位邻居介绍她去长沙市浏城桥的一家早餐店打工。由于大姐之前一直呆在家里,所以她的离开,让母亲非常不习惯,也非常牵挂。那段日子,母亲经常以泪洗面,她说大姐才15岁,就外出打工,自己很不舍,她甚至常冲着父亲发火,说父亲能力有限,没能让家庭富裕起来,这么小的孩子本不应该外出打工。

      母亲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母女分离之苦,于是找到邻居,要邻居带她一起去长沙看看,看看大姐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看完回来之后,母亲的情绪平稳了一些,她说她不去看一下不放心。只是大姐每天都起早贪黑,工作很辛苦,让她心里很过意不去,她说大姐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苦。

      1993年,大姐出嫁了,按当地风俗,出嫁的前一天下午,大姐夫租来一辆农用车拖嫁妆,嫁妆中有黑白电视机、自行车及皮沙发等。出嫁那天,一向有晕车毛病的父亲提议自己走路去送亲,他说反正又不远,只有十几里路,走路还舒坦些,但他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亲说送亲队伍不能分两批抵达,人家也难得放鞭炮迎接。我们去送亲时,坐在一辆农用车上,由于农用车的车厢里没有座位,我们就搬了十几把椅子放在车上,车子在崎岖不平的乡村道路上一路颠簸,我们也一起随着车子摇晃,幸运的是父亲没有晕车,大姐的嫁妆也毫发无损。

      后来,二姐也外出打工了,一位亲戚介绍她去一个加油站上班,由于二姐的文化水平比大姐要高些,所以母亲这次没有像前些年那样担心,她说二姐认得字,晓得怎么坐车,至少不会弄丢。如果不想干,回来就是。二姐非常节俭,把积攒下来的钱都交给了母亲补贴家用,家里的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了。

      1998年,二姐也出嫁了,陪嫁物品包括了彩电、缝纫机、木沙发等,出嫁当天,二姐夫雇了一辆中巴车来接我们,我们坐在中巴车上有说有笑,我当时跟叔叔开玩笑说:“这坐中巴车送亲比坐农用车还是舒服些。”

      2000年,我也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母亲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更多的是鼓励,她说我是个男孩子,又读了高中,出去闯一闯也是应该的。我一直坚定着“我要努力工作,要让我的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因此,对待工作,我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2008年,我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那天,八辆小车组成了迎亲车队,浩浩荡荡向岳母娘家开去,妻子的陪嫁物品比我两个姐姐的,明显档次要高些,有冰箱、洗衣机、空调及布艺沙发等。

      30多年来,我们三姐弟先后走出家门打工。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家里的条件,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次离开家门,母亲必定会送我们一程。感恩这深深的母爱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从农用车到中巴车,再到八台小车迎亲;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再到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这就是我们三姐弟结婚时的一种变化,从中也不难看出这些年农村的飞速发展与巨大变化!30多年来,我家的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这是我们一家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深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