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长沙县农业农村局: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文/李松

  春华秋实,岁月鎏金。

  千里平畴生机涌动,秀美乡村整洁祥和,农民群众喜上眉梢。放眼长沙县1756平方公里的热土,映入眼帘处处是丰收的景象和圆梦小康的喜悦。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获评“全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率先全省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以上,“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案例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案例,为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标杆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时期,长沙县服务于大都市区的都市农业进入冲刺阶段,“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表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道时代课题。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开新局、走前列,在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青山绿水入画屏 美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景色宜人的田园风光,绿树掩映的农家院落、干净平坦的柏油村道、浸润民心的文化新风……十月鎏金,万物生长,长沙县的美丽宜居村庄各尽其美,广袤的田野中处处呈现出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房前有花园,屋后有菜圃,美丽又精致。为提升乡村“颜值”,增加“气质”,开慧镇制定“党建+‘五零’”示范户十个“一”、十个“无”评价标准,并结合红色文化做好“内涵”升级。“中国好人”朱有志、“最美乡贤”缪曼聪、党员先锋“十带头”、百岁老人家书墙,该镇开慧村丰富的文化墙内容惹人注目,“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小镇”正在这片红土地生动上演。

  院子靓了、水塘净了、生活美了。春华镇春华山村曾是有名的臭水沟,村民家里用的都是旱厕,卫生条件脏乱差,得益于春华“五联”共建美丽乡村模式,即创建联片、经验联学、规划联同、资源联合、干群联智,如今走进春华山村,全组87户村民都改成了水冲式厕所,每家每户庭前小院都种满了花卉,屋前菜地整齐划一,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村”。2021年9月,春华山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不等不靠,美丽乡村齐心造。为留住绿水青山,共建共享美丽家园,黄花镇银龙村巴山子组村民朱铁牛等10位致富带头人,自筹资金115万元,为乡村增添文化广场、活动中心、景观湖、停车场、路灯等城市元素,让乡村“面子”光鲜、“里子”精致。能够亲眼见证家乡的美丽蝶变,朱铁牛幸福地直言“现在村里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开慧村、春华山村、银龙村的变化是长沙县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长沙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村实现100%覆盖,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37%,获评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成功创建5个省级、32个市级、3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2021年是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的第一年,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在高标准优化人居环境行动上再发力、责任上再靠实,全县15个街镇申报创建162个美丽宜居村庄,总投资近3亿元,目前,1023个子项目已完工,项目建设推进率达八成以上,全县第一批39个美丽宜居创建点已经验收,估计全部验收成功。

  未来五年,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将按照“示范引领带动、创点连线成片、整体全域推进”的思路,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集群建设,建成美丽宜居村庄65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30个以上,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10个以上,实现美丽庭院覆盖率60%以上。坚持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环境为本、群众为主、配套为要,着力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样板,突出抓好乡村“五化”建设,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切实做到目光所及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和和美美,真正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特、优”强农战略 构建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走进长沙县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平均身高”2米的巨型水稻迎风而立,沉甸甸的稻穗卷起千重浪,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展现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风吹稻香忆袁老,吾辈当自强。“我们水稻大观园里种植了580多个品种,其中巨型水稻,它的亩产可以达到1200公斤”,隆平稻作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巨型稻”种子由袁隆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研发。在这里,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已变为现实。

  稻花香里话丰年,三湘首善庆丰收。2021年9月22-23日,长沙县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农业农村部领导,全国农业领域40名院士,13个省、自治区农业相关嘉宾及专家齐聚“种业硅谷”,共谋国之大者,共庆“三农”盛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将镜头对准星沙大地,展现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据统计,长沙县丰收节活动的新闻点击传播量达到上千万人次,形成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传播矩阵,相关报道被中国政府网、农业农村部政务官方网站转载,不仅展现了长沙县农业农村改革的丰硕成果,也营造了全民“庆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浓厚氛围。

  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是长沙县农业农村局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现代都市型智慧农业和“六化”“六好”定位,深入实施特色强农、科技强农等六大强农工程,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2021年1-9月,长沙县扛稳粮食生产安全重任,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13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83%。9月底,全面吹响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集结号”,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持续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有“三品一标”认证有效证书为143个,28家企业72个农产品实现贴标上市,“星沙味道”“长沙有机谷”公用品牌销售额过亿元,稳步构建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格局。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必须筑牢农业“芯片”安全底线。随着种业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加快推进“种业硅谷”建设,推动路口、春华等镇联合打造种业强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已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中国种子协会、湖南农科院等16家国内顶尖农业科研院所,隆平高科、希望种业等90余家种业企业进入进驻;隆平高科基地、湘研种业基地、袁氏种业等相继落户春华镇,今年7月,湖南省“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公布,“种业小镇”春华榜上有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长沙县不仅在“基本盘”上下功夫,更在“谋长远”上再发力,按照“一县一特”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茶产、花卉、民宿特色产业优势,以产业链思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浙有龙井,湘有金井。走进“茶乡”金井镇,如同进入“百里茶廊”,“湘丰”“金井”两大茶业集团相继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长沙绿茶”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产业挺进全国十强,2021年1-9月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实现加工产值22.6亿元。

  秋风万里芙蓉国,万亩花卉满园春。近年来,长沙县积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建设安沙万亩花卉产业园(目前种植面积近3000亩),同时积极构建花、文、旅“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把以往单一的赏花经济向鲜花产业延伸,花卉绿色产业发展正加速进入快车道。

  诗意小镇,城里人的后花园。金秋时节,在长龙街道湘峰村池畔乡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毗邻城区、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湘峰村杨祠组引进“慧润”民宿运营模式,发展以农家乐、乡村民宿为主的农旅产业,将闲置的农房变成富民的“黄金屋”。目前,杨祠盈商小镇接待游客4万余人,民宿月经营收入超20多万元。同时,慧润“631”模式在全省推广,2021年1-9月全县民宿接待游客17.5万人次,销售收入4580万元,集体增收99万元。

  未来,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将推进“百里茶廊”产业带升级,到2023年,实现茶业综合产值55亿元;依托安沙万亩花卉示范园,加快发展花卉设施栽培,稳定花卉示范园设施面积10万平米、年产值过3亿元;全县推进“慧润民宿”模式,实施乡村民宿集中连片打造,到2023年建成10个民宿集聚区、15个民宿示范村、200户精品示范户……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条百花齐放、朝气蓬勃的“一区两带四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正在星沙大地铺展延伸。

  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个穿越千年历史长空的美好憧憬,今朝有了伟大而彻底的铿锵回响。

  回望脱贫攻坚征程,长沙县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4584户1296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长沙县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这份成绩单,绘就了星城大地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夯实了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础。如今,百村绘蓝图,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可干、有钱可赚”的新画卷正在长沙县徐徐展开。

  在春华镇春华山村塅港组, 72户村民以股东的身份,共筹资72万元成立农民合作公司—长沙春渡水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全组的山、塘、田共122亩,打造农耕体验区、蔬菜种植区等,春华狂欢抓鱼节等活动,让该村名声大震,“村民入股办公司”的振兴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旅游饭”。

  作为长沙县的有机生态示范村,果园镇新明村以“长沙有机谷”项目为平台,探索有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产业链融合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全县推广销售平台,培养乡村主播、推行直播带货,加快助力集体经济增收,去年新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

  金井镇湘丰村依托湘丰茶业集团,构建“村企共建共营”土地流转模式,激活农村“人、地、钱”资源要素,做活茶产业发展文章,打造“一街带五园”观光旅游体体系,一三产业融合促农增效致富。目前,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到130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共赢局面。

  去年长沙县率先全省实现全县14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今年前三个季度,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5亿元,其中74个村完成了提标任务。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获评“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未来,长沙县将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人民群众福祉增进“两增”目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盘活农村“沉睡资本”,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以上。

  乘风破浪立潮头,百舸争流再逐梦。乘着“十四五”开局的强劲东风,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舍我其谁的锐气、时不我待的朝气、无惧风浪的勇气,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步伐,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为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示范区贡献“三农”力量!

【作者:李松】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两会特刊 两会特刊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