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黄花镇:战地黄花党旗红 共建临空产业新城
文/尹理
日升月恒,战地黄花党旗飒飒。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十四五”开启了新的征程,注定非同寻常。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十四五”开局之年,长沙县黄花镇经济能否“迈好第一步”,关乎运行态势和长远发展。前三季度黄花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4亿元,镇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29%,限上社零增长34.7%……黄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数据显示,黄花镇经济指标形势持续向好。
“我们要紧扣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1345’发展思路,将“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的战略要求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依托“五高”战略支撑,在实现“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战略目标上走前列、当先锋、作示范,发挥区位优势,全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临空产业新城。”国庆节后的上班第一天,在“决战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誓师大会上,黄花镇党委书记张辉的声音掷地有声。
聚党建合力 激活项目建设新动能
坐拥黄花机场的天然优势,黄花镇已然成为了湖南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主战场之一。三一智联重卡、蓝思科技黄花产业园、黄花机场东扩工程……黄花镇这1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上千亿的项目。
高速发展的背后,黄花镇始终坚持“一线指挥、二轮会审、三榜公示”,实施节点清单化推进和挂图作战,通过梯度式层层推进、合力攻坚,过去五年,黄花镇累计腾地5万余亩,动迁1.5万余人,涉及投资规模1600亿元,腾地面积、倒房数量居全县之首。
“我们等不得,慢不得。必须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张辉说,今年仅黄花片区指挥部“拆迁清零攻坚”的项目共52个,需要腾地4909.74亩。拆迁清零攻坚所涉及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一些余留项目,经历多次征拆,这些户头都存在着拆迁安置政策调整等问题,拆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为此,黄花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在征地拆迁等重大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实现指挥前移、组织前移、工作力量前移。依靠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有情拆迁。“1-9月份全镇共计签493户,清零39个项目,腾地7549.8015亩,倒房325栋。”黄花片区拆迁指挥部副指挥长何年平说。
与此同时,黄花镇还积极探索“拆迁指挥部临时党支部12345工作法 落实公平阳光拆迁”工作方法。并通过“党建聚合力书记领航行动”,撮合辖区四大拆迁指挥部与联建项目党支部、联建村(社区)党支部签订党建联盟协议。“通过三方党员共同过组织生活,加强交流沟通,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紧急问题,从而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张辉说。
“得益于‘党建聚合力书记领航行动’,我们项目已经超出了预期中的进度。”在占地近3000亩的机场改扩建先期用地里,机场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联合体项目工程部部长刘焘说。他告诉记者,从项目进场伊始,黄花镇积极对接项目部,以党建聚合力,搭建项目与拆迁指挥部的共建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治理共帮的良好氛围。
“两个支部一起做好拆迁群众的‘五心’服务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项目施工进度自然就会变快。”刘焘说,现在项目已经完成大部分基础建设,有些项目已经进入到了主体施工中。
造美丽屋场 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从“十三五”的精准脱贫,到“十四五”的乡村振兴,关注农村群体增收,实现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想。开局之年,黄花镇更是依托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积极拓展乡村产业发展途径,从而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让农村“美起来、富起来”。
走进黄花镇银龙村巴山子组,孩童们正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追逐嬉闹。顺着沿路的满天星向前望去,村门口的水塘被秋风吹起层层涟漪,不远处刚被收割的稻田里余留着一片金黄。“大变样了,待在这里真是心旷神怡。”见此情景,80多岁的王映华感慨道。
今年6月,巴山子组村民在队长朱铁牛的带领下,抱着“不等不靠,美丽屋场咱们自己造”的态度,通过自筹资金115万元,全民参与的模式,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美丽屋场建设便初具规模。“也幸好借助土地流转,让村民们从田地里解放出来,美丽屋场建设才这么快。”银龙村党总支书记粟国超说。
银龙村作为传统的农业村,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村民靠着务农维持生计。但在讲究效率的当代社会,传统的人力耕作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为此,从去年年底开始,银龙村便开始了土地流转管理工作。“成立土地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并分红。流转的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进行机械化作业。不仅农户收入增多了,粮食生产成本也会降低。”粟国超说。
“一亩地人工插秧成本大概在140元,而实行机械化作业,成本只要20元。”银龙村种粮大户易建陆跟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今年他和另外几户种粮大户一起承包了村上1000余亩的流转农田。“今年镇上还投资了近千万元,对农田周边道路、水渠以及配套设施进行了提质改造,我们进行机械化作业也更方便了。”易建陆说。
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不仅保证了村民和种粮大户的利益,更有利的是腾出手来的村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谋划自己的新生活。“现在村子里环境好了,每周都有不少游客到这里游玩,村民们创收更有途径了。”粟国超说,下一步村上将贯彻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把良好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黄花镇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彰显乡村风貌,留住乡愁乡韵的总体目标,依托美丽屋场建设,树立“星沙慢城、魅力黄花”品牌,打造“30分钟”生活圈,主动与长沙县城区对接,吸引人流往村庄集中,以乡村农旅休闲产业为核心助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优化村级管理,黄花镇全面抬高工作坐标,进一步把“党建+五零”工作抓实抓好,采取“周讲评、周调度”工作机制。构建“镇党委抓统筹、党建抓总调度、相关责任办线推动、村(社区)抓管理服务、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照“五零”村(社区)建设涉及到的细化指标,逐村(社区)抽检,点评工作薄弱的原因,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以党建汇聚众智,凝聚合力,通过以学促能的形式提升村(社区)‘比学赶超’精气神。”黄花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说,全面推进“党建+五零”引领基层网格微治理行动,将“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工作与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工作,党员联户“135”模式有效结合,今年共有效解决民生难点热点问题共计350余件,将党建成效转化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强大动力。
暖群众人心 新增财力七成向民生倾斜
中国共产党黄花镇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黄花镇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瞄准“建设现代化临空产业新城”的定位,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环境为本、农民为主、配套为要”的要求,精心打造美丽屋场,实现产城融合,安全发展,让黄花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为此,每年黄花镇70%的新增财政收入纷纷向着民生倾斜。在财政大力支持下,现如今行驶在长沙县黄花镇的乡村道路上,沥青混凝土铺成的柏油路延伸远方,绿水、田野、村庄被这条“黑丝带”紧密连接在一起,沿途路景相融,如在画中。
“以前都是泥巴路,连条农耕道都没有,每次农机下去都要我们临时搭台子。”回想起修路之前的道路,70多岁的王志辉说道。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和周边邻居一直计划将自家入户道路进行水泥硬化,然而因高额的费用一直协商无果。
道路畅通是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
近年来,黄花镇出台《黄花镇组级公路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每年从政府财政经费里拨付300万元,修建20公里组级道路。“群众所需就是我们要做的,今年我们投入450万,计划完成30公里组级公路硬化工程。”黄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冯城说,届时将有效改善近8000名群众的出行条件,从此告别“沾泥入门”的状况。
“通过‘以奖代补’,可以说是政府帮我们把材料费出了。”王志辉说,材料费有了,村民自己家里再添一点,条件差的就“以工抵资”,大家齐心协力入户路很快就修好了。“路修好了,农机可以下去了,我们种田也省点心,现在每天晚上,我还要出来散散步。”
“对于政府来说,这条路是入户路,但是对于村民来说,这条路就是个出路。”黄花镇鱼塘村党总支书记唐向阳说,自2019年实施“以奖代补”政策以来,黄花镇鱼塘村已完成13公里入户道路建设,惠及300余户村民,其中今年已完成4.3公里入户道路建设,惠及160户村民。
在修好入户路的同时,黄花镇坚持心在人民,探索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互助养老为重点,村级服务为补充”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推广家庭医生签约,让“小病”不出门;推进无障碍改造项目,提高了残疾人居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龙塘社区获评“省级示范儿童之家”荣誉称号。
完成黄龙小学、鱼塘小学等10余家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和提质改造,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完成镇文化中心和4个村(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开展云视讯公益大课堂、送电影下乡等活动,文化实力节节攀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不久的将来,黄花机场T3跑道将会投入使用。届时,拥有机场、高速、磁悬浮、地铁、城际快线、高铁等交通便利的黄花镇,将会纵贯南北,连接东西,成为对外开放的一块“新高地”!
未来五年,向着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临空产业新城这一目标而努力的黄花镇,生机蓬勃、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