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群英谱|柳直荀:会攻长沙震敌胆 壮志未酬身先死

  柳直荀,1898年11月生,今长沙县高桥镇人。他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柳午亭后来留学日本,与黄兴相交甚厚。出生时,父亲以荀子“蓬生麻木,不扶而直”之意为他取名。在后来波澜壮阔、泥沙俱下的革命洪流中,他用自己辉煌的一生,为“直荀”二字作了最好的诠释。

柳直荀烈士遗像

  柳直荀4岁就随祖父在私塾读书,1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他打下了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1912年秋,他考入广益中学,离家到长沙读书,寄住在父亲的故交杨怀中先生家。在这里,他有幸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等一批湖南一师的进步学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柳直荀当选为毛泽东等发起组织的湖南全省学生联合会领导成员。他多次带领爱国师生,开展爱国宣传和反帝游行示威活动。湖南各界掀起“驱张运动”浪潮,柳直荀也参与其中。1920年秋,毛泽东在长沙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成为第一批入团的青年,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介绍下,柳直荀和李淑一结了婚。

柳直荀、李淑一订婚照

  1926年7月,北伐军攻克长沙,柳直荀被任命为省政府委员。不久,又担任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是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10月,他领导了长沙县农民协会收缴县团防总局枪支的斗争。为全力以赴工作,他不顾家庭困难,辞去了月薪80元协均中学校长职务。12月初,湖南省第一界农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省农民协会,柳直荀被选为秘书长,主持省农民协会的日常事务。会议后,他将会议代表中的共产党员留下,参加中共湖南区委举办的培训班,任班主任。期间,请毛泽东作了三次关于农民问题的报告,还学习讨论湖南区委编印的《湖南农民运动论文集》,为各地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

  1927年4月中旬,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长沙,他立即与省农协负责人联合署名发出讨蒋通电,接着又发出《为什么要打倒蒋介石?》的传单,列举蒋介石的52条罪状,揭露他假革命、反革命的丑恶嘴脸。4月中旬,他又协助郭亮组织工商学界600多团体10万余人的反蒋示威大会,镇压了大劣绅叶德辉等一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反革命分子,以革命的暴力行动,向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示威。大革命失败后,柳直荀辗转到武汉,经中央军委介绍,随贺龙的第二十军“东征讨蒋”,不久又参加南昌起义。年底,他先后任中央巡视员、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等职。还在党中央刊物《布尔什维克》上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追忆》、《湖南马日事变回忆》等总结大革命运动经验教训的文章。

  1930年春,柳直荀以中央军委巡视员和中共长江局特派员的身份到洪湖苏区工作,负责组建红六军,并安排红六、红四军会师,实现了他多年亲自参加武装斗争的愿望。组建红六军后,他又改组和健全了前委,在纵队成立政治部,各部队配备政委、指导员;对军内党组织进行整顿,按连队建立党支部;健全兵士委员会,实现官兵待遇平等和经济民主制度;同时抓住战斗空隙进行军事技能训练,使新诞生的红六军以新的精神面貌投入战斗。不到5个月时间,根据地就扩大到汉水南北,红六军也由7000多人发展到12000多人。7月,他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安排红四军、红六军在公安县会师,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军团长,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他任政治部主任。下辖四、六两个军,他兼任红六军政委。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洪湖苏区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这年秋天,由于中央派到洪湖主持工作的邓中夏执行中央关于配合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的“左”倾军事冒险路线,使红二军团离开洪湖根据地渡江南下,中途受挫,处境十分困难。1931年3月,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他任军政治部主任。5月,红三军攻克鄂豫边界的均州,不久又一举解放房县,开辟以均房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同时,成立鄂西北临时分特委,他任分特委书记兼房县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房县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接着又成立了土地委员会,开展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中心的革命运动,还成立了手工业行业会、贫农团、劳动妇女协会、少先队和红色补充军、赤卫队等,不到几个月,就形成了以房县为中心,连绵500里的均房苏区,先后建立了14个区政府、105个乡苏维埃政府,使苏区获得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局面,体现了他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1932年2月中旬,贺龙率红三军东下洪湖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鄂西北根据地,柳直荀率红二十五师撤离房县,回到洪湖苏区,先后任鄂西北独立团政委、红八师政委。5月,他因反对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执行的“左”倾路线,被夏曦在苏区“肃反”中以所谓“改组派”的莫须有罪名关押,9月14日蒙冤殉难,倒在他参与创建的洪湖苏区的土地上,年仅34岁。

  1945年4月,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所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的名句,表达对柳直荀和杨开慧的赞叹和怀念之情。毛泽东还特别嘱托烈士的遗孀:“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

【作者:】 【编辑:吴家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百年风华群英谱 百年风华群英谱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