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群英谱|周炳文:肉躯壳无足轻重 但求生后有灵魂

  1931 年初夏的一个黄昏,周炳文,一位知识渊博、精通几国外语的中年知识分子,站在铁窗前,虽遍体鳞伤,仍铁骨铮铮。他觉得自己还有千言万语要说,不禁握起笔来,又写下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自挽联:

肉躯壳无足轻重,

但求生后有灵魂,

死一时实生千古;

鬼伎俩何等凶险,

寄语党中诸巨子,

鉴已往宜慎将来。

  周炳文,又名传焕,化名周植生、马日成,1892 年 11 月 23 日生,湖南省长沙县临湘都照霞冲(今属长沙市望城区)人。他生于贫苦农民之家,1 岁时过继给伯父周福堂为嗣。7 岁起在村里读了几年私塾。14 岁时,随在安源煤矿任职的伯父来到安源,考入安源中学。毕业后,在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校任教员。在教学之余,他刻苦追求新的知识,学习日语、英文和德文,希望走“实业救国”之路。1917 年,他毅然辞去教职,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湖南大学的前身)继续学习。

  毕业后,周炳文仍回到安源,应聘担任安源煤矿的矿师(工程师)。一个年轻而普通的中国人,当上了矿师,一时在工人中传为美谈,连一些洋人职员也对他刮目相看。从此,周炳文为实现自己的“实业救国”志向加倍努力。他工作积极,组织工人学文化、学技术,为矿山创造财富。可是,他很快发现,他和工人们用血汗浇灌的劳动果实,到头来都被中外资本家攫取,工人们仍然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残酷的现实,使他对“实业救国”之路产生了疑虑、动摇,他又一次在迷惘中徘徊。

  1921 年秋,中共湖南支部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与李隆郑(李立三)等人来到安源考察,了解煤矿工人的情况,组织工人开展革命运动,这给正在苦闷中的周炳文带来了希望。特别是毛泽东渊博的知识、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革命道理,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启迪和帮助。在毛泽东的指引下,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ABC》《导向》书籍和进步刊物,感到多年来压在他心头的那片乌云被轻轻地拨开了,他看清了资产阶级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安源路矿较早的党员之一。

  1922 年 5 月 1 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周炳文积极参加俱乐部的各种活动,经常到工人夜校讲课,在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说,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工人与资本家作斗争。

  安源工人的觉醒,使帝国主义、军阀和资本家深感不安。1925 年 9 月,汉冶苹公司总经理盛恩熙勾结赵恒惕及赣西镇守使李鸿程,封闭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9 月 21 日凌晨 1 时左右,周炳文到俱乐部参加积极分子会议,矿警和军队突然包围了俱乐部,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指挥大家撤走后,自己留下来应付敌人。周炳文见黄静源将生死置之度外,也要求和他一起留下来应付事变,黄静源坚持不依,命他快撤,在敌人砸门进屋的那一刻,将他一手推出窗外。黄静源不幸被捕,被杀害在俱乐部前的操场上。周炳文脱险后来到长沙,被郭亮安排到长沙县铜官从事秘密工运工作。

  他到铜官后,又执起教鞭,先到袁家湖第二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不久,担任新组建的中共铜官特支委员,负责宣传工作。他白天在校教书,晚上到工人夜校讲课。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讲述革命道理,在无数工人心中点亮了明灯,他成了工人夜校中最受工人欢迎的老师,大家都愿意听他讲课,他与工人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在铜官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周炳文等的努力下,铜官党的组织日趋发展,工会组织更加巩固。连学生中也成立了劳动童子团,他们查“洋货”,禁鸦片,抓赌博,为迎接北伐军入湘做了许多准备工作。1926 年 7 月,叶开鑫的溃兵逃到铜官,周炳文组织陶业工人趁机缴获了 20 多支步枪,准备组织工人纠察队。7 月下旬,北伐军经长沙入铜官,当时正逢湘水猛涨,堤垸倒塌,周炳文发动群众为部队架桥修路,送水送饭,散发传单,给北伐军予有力的支持。

  北伐军入湘后,长沙县农民运动由秘密转向公开,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党组织的派遣,周炳文回到家乡杨桥,开展农民运动。通过调查研究,他了解到有的村子因土豪劣绅势力较大,封建宗法观念很浓,农民一趟。1926 年底,杨桥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接着农民纠察队、妇女联合会、儿童团等组织也相继成立,减租减息、平粜渡荒、禁烟禁赌等活动轰轰烈烈开展,农民协会的声威大振。

  马日事变后,周炳文组织杨桥300多个农民纠察队员,背上梭标、大刀、鸟铳,参加十万农军围攻长沙的战斗。1928年3月,他受组织派遣前往安源。不久,又奉命与杜修经一起化装成商人,前往井冈山联系红军,因受阻未果。

  6 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迁到安源后,他任省委委员,负责秘密机关工作。8 月,省委及所辖湘东特委、安源市委均遭到破坏,他又随省委迁回长沙。不久省委迁往上海,他与省委委员刘革非、省委巡视员徐少保等人留在长沙,坚持地下斗争。1929 年 4 月上旬,他奉命去武汉,主持省委机关秘书处工作,并兼任宣传委员会主任。10 月,他又随省委机关迁回湘阴,当时,白色恐怖极其严重,斗争环境十分险恶,他化名周植生,在湘阴普田港开设“周鸿记商号”,作为秘密机关,迅速将工作开展起来。期间,他还负责传递中央及省委文件,收转党的活动经费,为各县党员训练班提供教员、教材,筹备、创办对外宣传刊物等工作。

  1930 年 8 月初,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向浏阳、平江方向转移。这时,省委机关迁往长沙县杨桥照霞村,以他的家作为机关驻地,他又不辞劳苦,担负起保卫省委机关的任务。8 月下旬,根据中央命令,红一方面军再次准备攻打长沙,为配合红军作战,省苏维埃政府任命他为省苏维埃政府宣传部委员长,兼两湖工农赤卫队总指挥。他在距杨桥 10 多里的湘阴尖山建立秘密指挥机关,组织指挥长沙附近各县工农赤卫队配合红军行动。月底,红军抵达长沙附近,由于城内敌军龟缩不出,工农赤卫队配合红军两次发起总攻,均未成功。9 月中旬,红军从长沙撤围,移师江西,周炳文仍留省委秘密机关工作,回到杨桥。不久,省委机关迁往铜官,他又在铜官对岸靖港开设一家米厂,负责接待联络工作。但为时不久,长沙县委及靖港联络站均遭到破坏,联络员王绍坤、王绍兰姊妹牺牲,他也被湖南省清乡司令部悬赏 3000 银元通缉,形势紧张,省委机关又立即迁至益阳。这时,许多亲友都劝他去投奔红军,以防不测。但他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冒着风险留下来,继续坚持斗争。

  1931 年初,因叛徒出卖,湖南省委遭到破坏,敌人四处疯狂搜索追捕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3月,周炳文到湘阴尖山联络,不幸被捕,被押送至长沙司禁湾陆军监狱关押。敌人对其软硬兼施,何键亲自出马劝降,遭严词拒绝。他在狱中自设灵台,并撰挽联三首,其中一首为:“造成伯有以相惊,方为雄鬼;做到世人皆欲杀,才是男儿。”

  1931年5月11日,周炳文被杀害于长沙洲阳门外识字岭,刑前遗书其妻:“儿女将来长大成人,你一定要教育他们踏着我的血迹,走我的道路。”他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革命和信仰的忠诚。

【作者:】 【编辑:吴家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百年风华群英谱 百年风华群英谱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