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周刊记者 欧亚琦
在销量没有得到增长的背景下,年轻的广汽菲克,正在经历企业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组织机构和人事变革。从5月份起,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联合宣布,广汽菲克和广汽菲克销售公司将进行运营机制调整。通过“一体化”运营,广汽菲克将进一步理顺机制,实现产销融合,并建立更加高效的团队。4月29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官方宣布的人事任命消息显示,菲克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COO)、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郑杰离职,其职位将由Max Trantini接任。
广汽集团
将拥有更多话语权
作为年轻的合资品牌,广汽菲克的合作模式不同于一般合资企业,因为涉及三方股东,进口国产两个渠道,在合作上很难取得统一意见。经过长期博弈,三方股东在谈判桌上达成共识,合资企业由职业经理人全权负责。
业界普遍认为,广汽并没有像其他国企一样派一位高层负责双方话语权平衡,更多的话语权还是在外方,郑杰虽然是中国人,但是作为职业经理人,她代表的是FCA。在运营上以郑杰领导的外方团队负责产品规划、市场推广、销售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中方只负责业务支持部门的人员、财务、采购等。
外界认为,这种模式之所以一直没有被打破,是因为郑杰初期带领团队确实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而郑杰也因此稳步高升。郑杰是广汽菲克销售公司总裁及FCA全球执委会成员,也就是说郑杰拥有比其他合资公司销售总经理更大的资源调度和话语权,这在汽车界是罕见的。
不过,自2018年开始,广汽菲克市场销量下滑趋势明显,进入2019年,今年一至三月份,广汽菲克销量为21706辆,低迷形势仍未好转。而此次广汽菲克进行产销融合,并进行新的人事调整,是广汽也顺势拿回话语权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广汽菲克运营机制调整经过广汽集团与菲克集团的充分沟通和深入研究,是双方的共同意愿。
打破“门墙”对内深化改造
广汽菲克产销融合后,将有以下几点变化值得注意。新团队的风格、生产与销售壁垒的打破,经销商库存的优化。
此次接替郑杰的继任者蔡迪霓是一位“技术派”,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历任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亚太地区动力总成合资公司负责人;杭州依维柯变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实际上,目前行业内“一体化合资公司”的总裁与副总裁均有“技术”标签,在业内人士看来,或许广汽菲克已经意识到自身产品力弱、更新慢等问题,希望通过有制造业经验的人去改变这一现状。
质量问题一直伴随着广汽菲克。此前产经周刊记者曾采访广汽菲克长沙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该技术人员表示,他对于Jeep的技术充满信心,之所以Jeep自由光烧机油等问题被传得沸沸扬扬,他认为是产销分离机制下,厂家技术人员对销售终端技术支持力度受限造成的。这也就是说,车辆出现问题后,4S店的技术人员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厂家派遣技术人员的速度会较慢,甚至无法派遣出人员。
这一观点,也被一位星沙Jeep自由光的车主彭于昊所证实。他向记者诉说了自己亲身经历。去年他的Jeep自由光出现了故障,原本他认为只需要简单维修,但最终维修时间长达2个星期。“其实像烧机油之类的问题,有不少车型都出现过,这些车型现在也依旧卖得很好。我自己这台车我也非常喜欢,但维修要这么久,难免会让车主不满意。”彭于昊说。
而通过此次整合之后,广汽菲克能够对内部进行流程化管理的改造,能够帮助广汽菲克内部打破门墙,保证生产与销售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生产部门的信息可以帮助销售部门制定销售计划、避免资源浪费,销售部门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部门准确制定生产计划规划产能,在零部件采购、产品与时俱进等环节提供信息支持。
另外,业界还认为,过去一直是外方主导产品,其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判断并没有中方成熟,这也就会导致广汽菲克在本土化产品、营销等各个层面,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由此看,“合作模式”一直萦绕在广汽菲克身上,在专家看来,广汽菲克如果想扭转目前的困境,就需要一支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更了解中国市场行情的领导团队,才能进行自我救赎。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