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沙县提出了“三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今年年底,在全省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能实现。长沙县下一个目标,正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依据2014年5月长沙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长沙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现代化指标体系,长沙县统计局结合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去年长沙县的现代化总实现程度近八成。
8项指标已达到标准
长沙市加快推进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包含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环境五大类30项48个指标。
依据该指标体系进行统计监测,2014年长沙县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程度达79.29%。从五大类指标来看,生态环境实现程度最高,达90.05%;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紧追其后,分别为79.8%、77.88%;人民生活和民主法治实现程度相对较低。
从细分的30项小类指标来看,有8项指标达到了加快推进现代化标准,有5项指标实现程度在90%-100%之间,有4项指标在80%-90%之间,有6项指标实现程度在70%-80%之间。
“金山”与青山共存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跨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在现代化指标体系中,长沙县2014年的经济发展类实现程度为77.88%。
从经济发展类10个指标来看,无论是代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还是标志开放型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其实现程度均为100%。
城镇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也较高,只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项指标与目标值仍有一定差距。
“金山银山”并不意味要牺牲绿水青山,随着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稳步推进,长沙县“两型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全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两型产业快速发展、零碳县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4年,生态环境类的实现程度为90.05%,是五大类中实现程度最高的一项。
生态环境类指标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环境质量的实现程度均达到100%。而在“恐霾”的背景之下,长沙县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7.7%,非常亮眼。
社会发展带动民生改善
现代化的社会,“民有所居,老有所养”是一个标志。 2014年,长沙县人民生活类实现程度为74.48%,通过监测,长沙县居民住房水平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8.7平方米和54.5平方米,居民住房水平的实现程度为84%;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人均预期寿命达77.48岁,居民健康水平的实现程度达79.3%;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的实现程度为100%。
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背后,是长沙县对民生领域的持续投入,这也直接体现在了统计结果之中。2014年长沙县社会发展类实现程度达到79.8%。
其中,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17年,教育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达94.7%,反映了“教育强县”的一以贯之;城乡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87.42%和92.88%,基本社会保障的实现程度达90.25%,体现了基本社会保障的广覆盖;医疗卫生水平的实现程度达70%……可以预见,小康梦圆后,一个现代化的省会次中心也不远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