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舆论热点。去年底,长沙县当代会上,白沙镇代表团党代表选择了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并提交了《关于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提案》。4月,共青团长沙县委以及县妇联、县委老干局、县教育局承办该提案,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与工作日程。两个月来,通过调研走访、征求意见,日前已经形成《关于近年来长沙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的汇报》,共同守护留守儿童的成长天空。
经济发展 使留守儿童数量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农村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也可称为留守儿童)。
从2007年到2014年,县妇联、县教育局、团县委等单位持续开展全县留守儿童调查摸底工作。调查中,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至少半年以上,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代长辈、或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邻居、老师一起生活,甚至没有监护人独自生活。
据统计,2007年全县农村留守儿童达1.1万余名,2010年下降到7647人,2011年再次下降到5109余人,2013年11月则下降到了2114人。至2014年5月,全县留守儿童下降至1440人。
在全县留守儿童数量下降的同时,位于长沙县北部的白沙镇留守儿童的数量仍是较多。在白沙小学,全校377人,有166人为留守儿童,其中82人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
“我们班上35个学生,有一半的是留守儿童。”白沙小学六年级甲班的语文老师江飞说起留守儿童很是感慨。“从统计数据上看,一方面表明随着我县城镇化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出现回流与就近务工趋势,农村留守儿童总数量呈逐年递减;但同时由于一个留守儿童往往连带着一个家庭、一片区域的社会问题,还是存在诸多遗留问题。”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内心孤寂 留守儿童难以消除的魔咒
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中有76%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履行家长职责,负责教育管理,22%由单亲监护,2%由父母委托他人照看,极少数的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目前,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厌学、逃学、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且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缺乏心理疏导和良好习惯养成。同时,又因缺乏社会关爱,疏于照料,留守儿童一方面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另一方面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白沙小学就读的小安全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因为父母离异,家庭的重担压在母亲身上,母亲只得外出务工,虽然只是在长沙工作,但也难得回家,有时甚至半年才回来一次。小安全由外婆黄娭毑看管,而黄娭毑一人还带着儿子的一双儿女,一个老人需照看着3个年纪十来岁的孩子。
“因为出生时体质较弱,家里取名‘安全’寓意平安。”江飞说,今年这学期她看到了安全的变化。“他成绩优异,但是很不善于表达,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好在写作特别棒,我也是通过日记了解他的内心,慢慢地发现他越来越乐观。”
初见安全,他并不愿意交流,只是通过写作表达:“我是个内向、孤独的孩子。但学校的生活使我慢慢变成了另一个自己,到同学家一起包饺子、和老师们一起爬山,在比赛中获得第一……这些事让我变得更加乐观、阳光。不过,在寒冷的夜,我还是会黯然神伤。”如今,不愿表达的话语他也会通过传递纸条与老师进行沟通。
重点帮扶 让留守儿童的心灵有蓝天
“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在羞怯、不会表达,不善与人沟通。”江飞说,因为学校留守儿童较多,老师们会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秋季开学后会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状况。平时也会组织留守儿童去同学家包饺子、开展户外爬山运动等活动。镇党委、政府也会与学校组织关爱活动。
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安全内心的孤寂慢慢消融,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心态的转变也让他打开心扉,他写道:“我期待,正午那轮温暖的太阳。它发出的,是积极阳光。”
其实,在留守儿童的帮扶上,长沙县一直十分重视。
2010年到2014年间,县教育局的教育基金会共募集教育资金8583.59万元,用于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已连续10年确保全县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团县委在团市委、长沙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下,连续3年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爱心结对助学行”活动,结对帮助6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2013-2014年,团县委、县关工委及其他少工委成员单位通过市“杜鹃花开·情满星城”公益项目博览会筹集助学款40.8万元,共资助县内青少年106人,其中留守儿童40余人。
不仅是资金支持,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援手。“流动童年·暑趣共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暑期夏令营,金茂路子路班亲子共读大讲堂,“快乐电影,伴我成长”农村学校公益观影,“践行零碳生活,爱心温暖寒冬”冬衣募捐公益行……活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400余人。
家庭温暖 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港湾
在采访结束时,小安全很是开心地告诉记者:“我下半年就要上初中了,妈妈说接我一起去星沙读书,这样也可以减轻外婆的负担。”语文老师江飞表示,考虑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也与安全的母亲交流过,准备将孩子带在身边。
家庭教育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起点,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近年来,以“三八”、“六一”节、国际家庭日和“家庭教育送课下乡”为契机,县妇联、县教育局、团县委共同开展“法制及家庭教育”活动,提升监护人家教水平,通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创建加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短信平台,定期为全县6万余名0-6岁儿童家长每周发送法律和家庭教育知识信息。
此外,县妇联广泛动员留守儿童亲属、基层干部、基层司法所为留守儿童构建监护网络,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给予应有的法律援助。团县委积极倡导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走访,给予经济帮扶、生活关怀、法律咨询、学习辅导等帮助,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构筑关爱体系。县教育局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让无法随家长外出的留守儿童全天候生活在学校老师的关爱之下。“现在我们启动的青少年‘毛毛虫变形记’正探索通过心理预防、心理干预及心理矫治的方式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心理帮扶,尤其是留守儿童这一部分。”团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还将推动“校地合作——暑期高校学生三下乡”暑期义务助教,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环境,针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辅导。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