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讯(记者 盛磊 通讯员 朱军)近日,长沙县青山铺镇各村组的田间一派忙碌景象,清淤、填埋粪坑,村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青山绿水。
青山铺镇以传统种养为主,生猪喂养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是小微水体最大的污染源。对此,该镇近期部署“一治三清”(治污、清栏、清沟、清塘)工作,加强小微水体污染治理,引导村民退养转产。
洪河村莲花台组村民易旦元家喂了26头生猪。村干部召开村民议事会,把问题摆上桌、政策讲在前,帮助他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儿子在城里打工,一个月回来一次,待不了两天就想走。他说村里猪粪味浓、蚊蝇多。”意识到养猪对环境的危害后,易旦元带头退养,跟着儿子去城里务工。
天华村荷花组的一条沟渠自响水坝水库蜿蜒向北,一直贯穿至黄田里组,全长近2千米,周边有近20户村民。该组原来是生猪喂养密集区,前两年,部分大户签订了退养协议,领到了补偿。
谈及如何治理沟渠,该村民间河长常佳德说:“首先要查清直排源头,按‘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动员农户自己清理,遇到险难沟段,村组才投工投劳予以清理。”
天华村响水坝水库为浔龙河源头,该村部分区域为禁养区和一级限养区。镇上召开“一治三清”工作动员会后,村党支部书记陈伟立即按照小微水体片区河长责任制,铺排全村生猪喂养和污染水体的摸底调查。
一周后,天华村迅速理出底数清单:全村共存栏生猪3763头,其中喂养20头以上的农户为92户,全村8条沟渠受到污染,2口山塘受到严重污染。
天华村的治理方法是,党员干部带头,发动“三长”(村民小组长、妇女组长、党小组长)和村民主动退养生猪。目前,该村已退养生猪607头,8条沟渠已治理6条,污染最重的一口山塘(段大屋组藕塘)已得到初步治理。
青山铺镇党委书记王志国介绍,该镇出台相关政策,镇财政保障30万元,对养殖规模20头及以上的养殖大户出栏的牲猪,统一按30元/头的标准给予补助,并要求与镇村组三级签定减量或退养承诺书,确保7月底全镇生猪养殖数量减少1万头。目前,全镇已退养生猪3087头,20条沟渠完成清淤。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