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霞
长沙县将2018年定为垃圾分类试点年,全面推进园林、装修等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近些年,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长沙县的垃圾分类工作大范围铺开,很多小区配备了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等。但是,在扔垃圾的时候,不少市民还是会犯迷糊:家中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分类意识的模糊阻碍了该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使得部分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强化垃圾分类意识,除了加强宣传,还应从优化流程入手,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
在笔者看来,首先可从源头抓起,在商品“出处”做文章,若是商品包装上标注了所属垃圾的种类,人们扔垃圾时便不会纠结,按说明投到相应垃圾桶即可;其次,垃圾种类纷繁复杂,垃圾桶的分门别类应不止于“可回收”“不可回收”,除了生活垃圾,还应有回收水泥、木材、玻璃、玩具、家具、旧衣物等垃圾的专有场地;第三,垃圾分类知识精细、复杂,推广垃圾分类初期,可安排专人或志愿者引导、示范,帮助市民区分垃圾的种类。长此以往,垃圾分类将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垃圾分类工作也将实现常态化。
垃圾分类投放是绿色生活的开端,人人都应是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当每个市民对垃圾分类都形成内化于心、见诸于行的自觉与共识,垃圾分类的良好效应必将逐步显现。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